导航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昭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6-09-29 10:06  来源:

——在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9月19日)

范 华 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昭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昭通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多发、矛盾困难叠加等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市情认识,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定思路、议大事、管全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三大战略定位”,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市情认识,把昭通放到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来把握,牢牢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集中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对昭通“十三五”发展作出全面安排部署,确定了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符合昭通实际、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子。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79.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08.38亿元,年均增长1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231.59亿元增加到612.98亿元,年均增长21.5%;工业增加值从132.63亿元增加到208.92亿元,年均增长14.4%;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5.6亿元增加到55.3亿元,年均增长1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2062元、3424元增加到21773元、7212元,年均分别增长12.5%、16.1%。8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南北大通道全线贯通,镇毕、昭乐、巧蒙、新机场连接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都香(昭金段)、宜昭(昭彝段)、昭泸(彝镇段)、宜毕(镇威段)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年内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将达534公里。大山包一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巨型电站建成发电。21个教育卫生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面启动卫生城、园林城、平安城、文明城“四城同创”,城镇化率为36.8%。水利化程度为29.7%。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森林覆盖率为35%。农网改造升级不断推进。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3.4%、94.98%。

(三)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完善了脱贫、摘帽、出列、增收的时间表、作战图、责任状,研究制定了现场观摩点评、工作经验交流等系列措施办法,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使28.62万户贫困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82.4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出台教育兴昭政策措施,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6%,昭通师专升格为昭通学院,卫生职业学院建成招生,职教园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2年。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卫生计生、文化科技、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9%、98.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四)坚持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五年来,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相继发生,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灾区群众沉着应对、共克时艰、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彝良“9·07”地震、龙海“10·04”和镇雄果珠“1·11”山体滑坡应急救援及时有效,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灾区面貌焕然一新。鲁甸“8·03”地震发生后,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创建“红旗社区”,实行“八包八保”,实现了“六有一确保”的目标。抗震救灾全面转入恢复重建以来,不断创新组织指挥、工作推进、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等体制机制,恢复重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灾区“重生并超越”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五)坚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加快地方立法进程,推进依法治市,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积极支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工作,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统一战线、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等工作不断加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六)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序推进。牢牢把握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巧家县包谷垴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涌现出康富明、黄德府、谭德才等一批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提高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市各级党组织达1.26万个、党员达17.99万名。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党政纪立案1649件,处分1858人,其中县处级干部67人、乡科级干部371人。

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灾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群众的深情牵挂和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昭通视察,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对灾后恢复重建、扶贫开发、基层党建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省领导多次深入昭通指导工作,对事关我市发展大局的问题予以倾斜帮助。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在大灾大难和艰巨繁重任务面前,展现出来的坚定、刚毅、果敢、团结、奉献的精神,是激励昭通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铭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深怀感恩之心,在艰难困苦中化茧为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展现昭通人的风采。

过去五年的工作,既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们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发展成果提振发展信心;必须坚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思路引领发展,用创新的举措推动工作;必须坚持增强机遇意识,抢抓机遇、赢得先机、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以政务、法治、营商、人文等环境的大改善推动昭通的大发展。

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继往开来、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向全市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昭通改革发展稳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弱小,城镇化水平低,教育发展滞后,生态敏感脆弱仍然是制约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短板”。同时,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素质能力与工作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严重,怕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等;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四届市委的执政使命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四届市委的执政使命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

全面实施“六大战略”,体现了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同昭通实际的有机结合。符合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战略定位,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抓住了制约昭通发展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诸多矛盾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昭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很多,但主要是“六大短板”。因此,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实施好“六大战略”,才能补齐短板,实现追赶跨越。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窗口期”,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支持。实践将证明,只有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才能确保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市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六大战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横下一条心、立下愚公志,苦战“十三五”,实现昭通大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使命和作出的庄严承诺。

必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带领全市人民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六个精准到户”和“五+N个一批”要求,扎实抓好到乡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的落实。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充分发挥中央、省属挂钩帮扶部门和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东西部协作帮扶重要作用,扎实抓好各项帮扶规划的落实,进一步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向纵深发展。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全面实施镇彝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按照脱贫攻坚时间表、作战图、责任状,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以及“每月通报、季度约谈、半年小结、年度考核”和现场观摩点评等制度,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确保10个贫困县区、85个贫困乡镇、825个贫困村、111.95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出列、增收目标。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增进人民福祉。紧盯时间节点,如期完成鲁甸“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扩大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社会保险参保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高灾害预防与治理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食品药品产品安全监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扎实抓好少数民族乡村建设,使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做好移民工作,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推动移民库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二)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昭通发展的最大瓶颈。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事关我市追赶跨越的重大举措。

实施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努力把昭通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一环两横四纵六联络”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造全市“两小时交通圈”;提级改造普通国、省干道,全面完成建制村公路硬化。推进“两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建设,支持建成隆黄铁路、成贵铁路、渝昆高铁,推动建设攀昭毕遵铁路、六威昭城际铁路、昭阳中心城区综合铁路枢纽。建成昭通新机场,启动镇雄、巧家、盐津、永善通用机场建设和绥江水上飞机项目。以水富港改扩建为重点,推进“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金沙江水运体系建设。

统筹推进能源、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协调发展风能、光伏、生物质发电等绿色再生新能源。建成水富至昭通、曲靖至昭通两条天然气管道,提高居民用气普及率。加快实施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形成“多点多带、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网格局。加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促进信息综合开发利用。

(三)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产业培育战略推动综合实力提升取得新突破。产业是区域崛起的脊梁。按照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要求,坚持要素是基础、园区是载体、招商是关键、环境是保障,构建昭鲁大片区、镇彝威片区和沿金沙江经济带“两区一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狠抓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苹果、天麻、花椒、核桃、竹子、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特色林业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创新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打造一批农业龙头“小巨人”企业,实现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增加值22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组织化程度,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巩固和保持每年转移富余劳动力155万人以上,实现务工经济300亿元以上。加快工业强市进程。巩固电力、烟草及配套产业、化工产业、建筑建材业,提升改造矿冶加工业,加快培育水电铝、硅产业等新型载能工业,开发页岩气等新能源,加快煤矿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电子、服装、食品等轻工业,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0亿元以上。强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运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发展。规划建设粤商产业园区,打造昭阳、鲁甸、镇雄、水富4个百亿元园区,确保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服务业提速发展。突出地域特点,依托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等独特优势,构建“一心两点三线”旅游布局,打造昭通休闲避暑胜地品牌,以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员参与、全民共享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健康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75亿元以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80亿元以上。

(四)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干净、方便、有序、活力、安全”的要求,扎实推进“四城同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5%以上。

必须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构建以昭鲁为核心、县城为重点、集镇为支撑、美丽宜居村庄全覆盖的新型城镇体系。高度重视县城容量受限、安全隐患等问题,科学有序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坚持先策划、后规划,保护绿水青山,传承历史文脉,实行“规划留白”,充分体现山水林田路和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以建成滇东北城市明珠为目标,完善城市功能,实施昭阳中心城区“润昭引水工程”,推进昭鲁一体化进程,把中心城区建成交通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着力加强产业与城市融合,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提升城市实力,增强城市活力。充分发挥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市与乡村互融共进。扎实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全面推进城市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筑物,增加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大力实施农村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综合整治行动,推行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全面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开展集中宣传,强化日常教育,培训群众操持家务,推动移风易俗,摒弃生活陋习,提高文明程度,实现农村新房新村新生活。

(五)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教育兴昭战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今天的经济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执政者的政治责任和道德操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实现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2年以上。

坚持教师是第一资源、质量是第一生命、管理是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学前1年入园(班)率达95%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加强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新建成15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学校,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5%以上。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达98%以上。积极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强化资源整合,狠抓扩容提质,扶持职业院校加快发展,注重品牌建设,提升昭通职教质量。积极开展市校、校校合作,办好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建成昭通高级职业技术学院,争取与市外高校联合开办昭通航空交通学院,打造航空产业园。全面完成市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昭通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支持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探索建立教师补贴差别化补助机制,形成正面激励导向,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14年免费入学政策。

统筹推进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能人巧匠作用,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发挥“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积极效应,繁荣文艺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建设市文体公园,建成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化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抓好中西医药结合,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巩固和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六)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动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突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昭通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发展。

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总体方向,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湿地、森林、草地、河流、土壤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推进天然林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现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林木绿化率达60%以上,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应退尽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以上。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健全污染防治体系,狠抓达标排放和污染源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处理,提高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大重点行业、产业、企业节能减排,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目标。倡导全民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殡葬改革,推行绿色生态安葬。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效率,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认真落实《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责任追究,确保环保刚性约束机制落地见效。

“六大战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脱贫攻坚是统领,交通先行是关键,产业培育是基础,新型城镇化是支撑,教育兴昭是基石,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全市上下一定要聚焦“六大战略”,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整体和局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中来谋划,主动对标对接,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推动战略目标早日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办好昭通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干部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凝聚全市600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肩负起昭通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使命。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筑牢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内容,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推进党性教育,锤炼坚强党性,促进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和学习政治、经济、法律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要紧密结合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形成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推动“六大战略”的合力。要把解放思想同真抓实干结合起来,破除“落后心态”,突破“大山重围”,冲破“小农思想”,增强“开放意识”,主动接受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洗礼,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追赶跨越的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全面加强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发挥党委在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资源整合、科学实施,提高领导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承接和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推动招商引资跃上新台阶。突出简政放权、流程优化,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内部行政决策要限时,外部行政许可要高效。扎实开展以改善政务、法治、投资、人文、城乡等环境为重点的整治行动,优化昭通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完成《昭通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和《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在全市机关单位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法治宣传,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不断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抓好“四议两公开”等基层民主制度落实。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各方面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发挥宗教人士积极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的领导,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加强老干部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坚持党管武装,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切实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紧紧围绕实施“六大战略”,着力在脱贫攻坚一线、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以及日常工作中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注重在党政领导班子中充实配备熟悉投融资、项目策划、产业建设、招商引资、交通建设、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肯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受尊敬、干成事的人受重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真抓实干、建功立业。反查诬告陷害,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实践锻炼,注重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复杂工作环境和基层一线接受锻炼,努力培养造就更多能够破题破局的干部。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引才、育才、用才,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认真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兴昭百千万人才”和“名家、名师、名医”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四)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加快发展的战斗堡垒。推进金沙江、昭水线、镇彝威革命老区党建长廊建设,打造昭通特色党建品牌。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佳绩。深入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实现党建与扶贫工作“双推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农村党组织要突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在推动农村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要突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促进和谐,在提升服务功能中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机关党组织要突出服务中心、建强队伍,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事业单位党组织要突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能,在激发各类人才活力中促进事业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突出团结职工群众,在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突出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五)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强化专项纪律检查,严防“四风”反弹。市委常委、委员、候补委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争做有深入基层的泥土味、带头拼搏的汗水味、心系群众的人情味的“三味干部”。要大力弘扬“信念坚定、不怕艰苦、意志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老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有信念、有激情、有思路、有办法,热爱昭通、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廉洁自律,培养和锻炼一批雷厉风行、苦干实干的实干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带头抓、带头干,上行下效、亲力亲为,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坚持“大接访、大下访”等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积极推行各级干部工作经验定期交流,建立工作落实情况反馈和通报制度,强化激发动力、传导压力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督办问效机制,用好问责利器,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自由散漫、作风漂浮等问题,坚决清除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和人民群众交朋友、话家常、真诚相待、以心换心,了解社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耐心解答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必须时刻保持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清醒,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案件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源头治理,实现反腐败斗争关口前移。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积极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聚焦主业主责,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凝心聚力、苦干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