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06-27 22:01昭通市2016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招聘岗位为769个,计划招聘工作人员957人,网络报名工作于2016年5月26日结束,缴费工作5月28日结束。据统计,本次招聘考试报名人数为34463人,审核通过人数为31463人,缴费人数为27977人,缴费人数与招聘人数的平均比例为29.7:1。报名人数、审核通过人数和缴费人数均突破了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历史记录。缴费人数与报名人数比例最高的岗位为昭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文秘岗位,缴费人数与招聘人数比例为676:1。缴费人数与招聘人数比例在200:1以上的岗位达23个,其余大部份集中在99:1到50:1区间,4:1以下的岗位有121个,无人报名或无人缴费的岗位共计55个。
从无人报名或无人缴费的55个岗位来看,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岗位4个,定向招聘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岗位10个,定向少数民族岗位4个,其它不限的岗位37个。从县区分布情况来看,市直事业单位岗位4个、县(区)级事业单位岗位14个、乡镇事业单位岗位37个,且主要集中在镇雄、永善、巧家、彝良和盐津。从学历情况来看,学历要求为本科以上的岗位28个,学历要求为专科以上的岗位27个。从专业要求来看,医学类岗位30个,交通建筑类7个、教师类4个、农业类3个,经济统计类3个、图书档案类2个、播音主持类1个、电子技术类1个、不限专业的4个。
一、昭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冷热不均现象的成因
昭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热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它是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就业状况的客观反映,是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集中反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新体制、新形势下社会大众个体理性选择下的集体非理性现象,折射出当前某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具体来说,形成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冷热不均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的深层原因是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几乎都上了大学,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入了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近10年来,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15年的749万,2016年将达到765万。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等,就业压力加大,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人们无奈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国务院李克强总理5月6日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就昭通来说,今年全市需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3.5万人,而我市今年公务员和各类事业单位招聘总人数还不到3千人。加之我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各类产业的发展都不如发达地区和我省的其他州市,各类企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有限,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二)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事业单位招聘热,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认识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据有关机构调查,当前在年轻人中最受青睐的单位是外企、银行、垄断性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相比较而言,事业单位虽然个人待遇一般,但相对稳定,职业风险较小,有完备的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保障体系。而且现在大多数毕业生都是独身子女,家境都不错。一方面,个人不愿意吃苦也吃不了苦;另一方面,父母也希望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凡事有个照应。所以不管是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已经在外面找到工作的人员,只要符合招聘条件,都一头扎进报考昭通事业单位的大军中。因此,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其他许多职业的竞争性和风险性越来越大的对比之下,事业单位这种相对稳定的职业更具一定的吸引力。
(三)考试公正性得到社会认可。昭通市自2003年实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以来,在考试人数与日俱增的背后,应该看到正是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给大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将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等全过程予以公开,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程序和办法。2012年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考试门类从以往的“文科类、理工科类和医疗卫生类”3个笔试专业类别,增加到了“综合管理类、农业生产类、规划建筑类、文史哲学类、艺术类、临床医学类类”等23个笔试专业类别,2015年下半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将考试分为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医疗卫生类、和中小学教师五个专业类别,进一步提高了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并出台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特殊紧缺专业岗位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免笔试,直接由用人单位考核聘用的优惠政策。而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毕业生同等对待、报名方式的改革等等,都无疑为更多愿意报考昭通事业单位的人员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与往年相比,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呈现出的专业限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适当降低、招聘范围适当扩大等一些新亮点,更是助推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热的程度。
(四)就业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由于现在的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境都比较好,有的怕吃苦,不愿吃苦,还有的父母总想把子女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在选择岗位时首先选择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县区以及经济发展较好县区。从报考及缴费比例可以看出,200:1以上的岗位集中出现在市直部门和昭阳、鲁甸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水富、镇雄,而3:1以下的岗位大部份在较为偏远的巧家、永善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关。另外还有相当大部份毕业生还在抱着求稳的思想,不敢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当弄潮儿搏击风浪,一心想着要进入体制内,虽然工资收入低,但旱涝保收,稳定性好。所以导致一方面个别招聘中出现600多人竞争一个岗位,另一方面好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招不到人的畸形现象。
二、当前昭通事业单位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总量不足,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存量较大。由于受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一些到外地求学的昭通籍高学历学子不愿回昭通就业,从而导致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难,而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就业难的现状。从这次事业单位招聘缴费人数的情况来看,学历要求为硕士研究生的5个岗位计划招聘10人,而这五个岗位的缴费人数仅为30人;学历要求为本科的262个岗位计划招聘人员327人,有28个岗位招33人因无人报名或缴费而取消,占本科岗位招聘人数的10.09%,而报考本科岗位的缴费人数为6661(含不是昭通户籍的人员)人,占缴费总人数的23.82%。而专科及以下岗位的缴费人数达到了21274人,占缴费总人数的76.07%,仅招9人的中专护理岗位,报名缴费人数就达到了1727名,缴费人数与招聘人数的比例为191.8:1,是学历要求为本科岗位的8.46倍。
(二)各专业类别的毕业生结构不合理。高校在扩招过程中由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不需要实习和实验设备,扩招成本较低,所以导致一些高校盲目扩招,招生计划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市场需要的是蛋糕,高校却生产了一大批包子”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当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不甚了解,比如一些家长在为子女选择高考自愿时见到“土木工程、给排水、地质工程”等专业时有些茫然,他们认为,子女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还去学这些与泥土打交道的专业没有意义,还是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等专业听起来舒服一些。导致昭通籍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类别与昭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从而形成了我市医疗卫生、地质地矿、规划建筑、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农业、林业和畜牧等方面的我市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专业毕业生相对较少,而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却供大于求的现状,一边是用人单位招聘难,另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从本次招聘中取消和削减的岗位人数来看,本次招聘共取消无人报名或缴费的岗位59个72人,削减达不到开考比例的5个岗位12人。其中医学类的岗位就取消了33个,交通建筑类岗位取消7个。拟招聘328人的医疗卫生类岗位,就有30个岗位无人报名或缴费,有13个岗位16人的招聘计划学历要求仅为大专,仍然招不到人,而一些岗位的报考比例却达到了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
(三)用人单位对岗位条件设置的差异导致两极分化。由于一些单位在制定招聘计划时没有结合本单位、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和昭通的生源状况,对现在高校开设的专业情况和生源情况不了解,在专业需求的设置上没有与现有的高校开设的专业情况和生源状况相衔接,个别岗位的专业设置较窄,学历要求过高,还有的单位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期望过高,总希望考生到了单位后马上就能成为单位的“顶梁柱”和“行家里手”,在专业要求上限制得过窄,导致了相当多的岗位因无人报考而取消。一方面减少了单位选人用人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条件设置较宽岗位报考人数的不断攀升。被取消的岗位中,很大一部分岗位就是因为学历要求过高或专业要求过窄,而没人报考被取消。相反,一些招聘条件放得较宽的岗位的报名人数却一路攀升。就拿缴费人数与招聘人数比例最高的“昭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文秘岗位”来说,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来说都不是招聘岗位中最好的,但它是一些考生“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这个岗位的要求是“国民教育专科及其以上、专业不限、户籍为招聘单位所在地”。像这样“专业不限”的岗位此次招聘共设置了97个,计划招聘人员136名,却吸引了8449名考生报考。所以,用人单位也还需进一步转变选人用人观念。一方面扩大单位的选人用人视野;另一方面也为考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竞争的机会。
三、解决昭通事业单位招聘冷热不均现象的几点建议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和公务员招聘工作一样,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招聘工作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力量,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一)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各级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引导,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 的择业观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行业观。树立新的行业观念,树立“献身国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在天津考察时,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实际上就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佳答案。
(二)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这一群体的就业工作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深度挖掘就业潜力,统筹好辖区内的行政事业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岗,尽量拿出编制招聘(聘)高校毕业生,解决好短期内就业压力问题,特别要实施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社会保障等岗位就业,切实解决边远贫困乡镇招人难的问题。二是要发挥经济发展对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稳定和扩大就业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全市“六大战略”的实施,加快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拓展多元化就业空间,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机会。三是要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要坚持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学生创业与万众创新紧密结合,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优化政策制度环境,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化服务,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政策性创业支持。
(三)调整和改革高校的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一些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在就业上明显遇冷,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主要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不到30%,“市场需要的是蛋糕,学校输送出的却是包子。”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所以高校改革必须提速,而且势在必行。必须革除这种供需矛盾的教育弊端,在认真调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多设置一些“适销对路”的专业,少设置一些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多在精心设置课程,科学设置专业上用心,为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辟开一片天地。
(四)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公平”二字尤为重要。所以在招聘过程中,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按照“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的总体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招聘岗位条件的设置、考试类别的划分、招聘的组织程序等方面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终结各种有违公平、公正的暗箱操作和“拼爹游戏”,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和社会环境,才能化解毕业生的就业焦虑,让他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保障就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促进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六大战略”,加大对我市交通建设、城镇规划、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产业提升等经济发展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和招聘力度,有效的处理好人才选拔与促进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为昭通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以事业发展、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来促进就业,逐步缓解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