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春城晚报
2016-04-08 09:30到去年底,昭通市尚有贫困人口111.95万人,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21.39%,居全省第三。贫困面大程度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弱小、城镇化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滞后、生态敏感脆弱……如此的重负与重压,让昭通慢不得,也等不起。昭通市委、市政府坚定有力地发出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动员令,决战贫困,成为乌蒙大地的强劲旋律。从今年开始,昭通市将力争每年减贫28万人以上。
数读
21.72万人
仅去年一年,昭通市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亿元,启动实施了7个整乡推进项目和63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全市21.72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264亿元
去年,昭通市对3.1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劳务输出146万人,每年可带回务工收入264亿元,人均收入1.8万元。
3.7万名
目前,昭通市825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1263个挂钩联系单位、3.7万名干部奔向扶贫开发第一线,省市县乡6296名队员、929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贫困地区。
去年9月,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冒雨走进昭阳区靖安镇大耆老村,就脱贫攻坚问需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仁伟脱口而出:最想建新房!对身有残疾、收入不高的张仁伟而言,建新房谈何容易。没想到仅仅几个月过去,多年来触不可及的梦想竟然一朝实现。“靠政府补助和提供的贷款,我自己筹了1万多元,就盖起了新房子,好日子越走越近了!”春日暖阳下,张仁伟笑得格外舒心。
签下“军令状” 铺开“作战图”
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昭通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递交“军令状”,向全市600万各族群众作出郑重承诺:2020年,要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啃下硬骨头,底气何来?范华平用几个“前所未有”来概括: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资金投入之大前所未有、工作要求之严前所未有、动员组织之广前所未有。
在昭通市扶贫办,“作战图”一字排开,“时间表”一目了然:2017年,威信县摘帽;2018年,昭阳区、鲁甸县、镇雄县、彝良县、盐津县、绥江县摘帽;2019年,巧家县、大关县、永善县摘帽。到2019年85个贫困乡、825个贫困村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与此同时,实行责任倒逼。被当地干部称为“史上最严”的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等9个考核办法相继出台,上至省管干部、下至基层一线全部纳入考核。同时建立了每月报告、季度约谈、半年小结、年度考核工作机制。问责和激励双重机制的建立,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考出了干劲。
这些天,大关县金海村村民项红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再过不久,他就能从现在居住的山头搬到半山腰。多少年来,顶着裂了一半的危崖生活,他成天提心吊胆。“过去怎么不搬?”“到处都是山,往哪搬?”今年,昭通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计划易地搬迁6.5万户25万人。越来越多的项红生搭上了这趟“脱贫快车”。
找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从易地扶贫搬迁到修路、架桥,仅金海一个村,正在开展的项目就有25个,规划资金达4300万元。全昭通的投入就更为可观。昭通市明确提出今年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要比上年增加4倍以上,并逐年保持较大增长。这对昭通而言殊为不易,因为目前全市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高达86.4%,排在全省第二。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在昭通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区域致贫原因、贫困状况千差万别。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昭通市制定了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6大战略,对准致贫原因各个击破。其中,通过打响交通建设5年大会战,全力实现县县通高速,机场、高铁、港口建设同步推进,“大交通”格局日渐成型,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几个月前,说到“电子商务”,大关县甘顶村的村民们不仅“一头雾水”,还心生抵触:“摆在路边都卖不掉,用个‘网’就能卖了?”没想到,“触电”短短几个月,村里的野生猕猴桃竟然卖到了北京、上海,价格从过去的每市斤1元涨到了10元。如今,全村有200多名群众接受了电商培训,村里的土特产陆续“上线”走出深山。
干部“上前线” 群众“唱主角”
据悉,目前昭通已有1263个挂钩联系单位、3.7万名干部奔向扶贫开发第一线。
干部给力,群众发力。除了触网等思想观念的改变,更多的基层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唱主角”。威信县院门口村村民熊明松主动让出自家2亩多地建设村内广场,“党和政府花大力气帮助我们,为了脱贫,这地说啥都得让!”在他的眼里,一条更加敞亮的大道真真切切。
掩映在大山深处的威信县水田镇湾子苗寨,绿树红花环绕着古色古香的苗族民居,一拨拨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个古老的苗族村寨,在整乡推进项目实施后得到了新生。脱贫攻坚,正让越来越多的湾子苗寨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记者 徐体义 谭雅竹 蔡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