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战果累--昭通市“十二五”工作发展成就述评

 2016-02-14 17:02  来源:

本网讯(记者 李云飞)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大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大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力走新型化农业产业化道路,才会有美好的前景!

与时俱进 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分劳作一分收获,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并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可能获得最大发展成果。一是一、二是二,付出百倍艰辛和努力,才可能获得战略性全面发展,推动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昭通工业经济年均增速达两位数。2015年,全市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1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1.4亿元。“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1.3%,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持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先后建成投产彝良驰宏年产60万吨铅锌洗选、水富云天化年产26万吨甲醇、水富向家坝和永善溪洛渡两个巨型水电站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31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7%。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工业结构。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注重要素保障,强化培育扶持,有力促进了各类产业发展壮大。电力、烟草、煤炭、有色金属矿采选冶、建材及化工六个重点行业较快发展。特别是溪洛渡和向家坝两大水电站的建成运营,使电力业迅猛发展,几乎占了工业的半壁江山,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工业企业规模效益提高。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户,其中,大中型企业29户。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利润总额64亿元、上缴税金80亿元,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0%以上,工业经济为财政增收、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在社会稳定、财政增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继续扩大,从业人员37.9万人,上缴税金预计16.7亿元。实现增加值31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4.6%,比2010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在社会稳定、财政增收和保障就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工业园区加大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园区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全市11个县区均布局建成了工业园区,其中昭阳、水富、鲁甸、彝良四个园区已发展为省级工业园区。2015年,全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9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77亿元,是2010年的4.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1%%。工业园区不仅促进了全市工业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还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

总结经验 成功做法是发展保障

“十二五”期间,昭通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工业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活力增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积累了以下经验:

一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是加快昭通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市委提出“1332”发展思路,部署“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等,极大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各级各部门把发展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昭通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是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大项目建设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引擎。充分利用水力、矿产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大项目建设。溪洛渡和向家坝两大水电站建成投产,白鹤滩水电站进入筹建期控制性工程施工阶段,中小水电、风电有序开发。水电铝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引进来、走出去。这一措施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助力器。利用独特资源禀赋和生物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省内外企业在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培育上共谋发展,互惠互利,相继与云冶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四川伊利集团、湖南汉森制药公司等大企业开展合作。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这一格局,形成了强劲的的工业发展态势。

四是强化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有效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期间,我市提前一年完成省下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二是全力推进技改创新。“十二五”以来,云天化年产26万吨甲醇、盐津亚太竹纤维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了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促进产品提档升级,提升了昭通工业的整体竞争力。特别是云天化高性能电子导热膜等项目的投产,将带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昭通工业的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进。实践证明,创新思路和举措,才会加快发展。

五是改善发展环境,是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各级各部门,不断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质量,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是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关键所在,从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剧增。发展环境的极大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志成城,思想决定发展速度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通过思想大解放讨论,有力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更新,上下形成共识,有力推进全市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了“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走农业产业化之路的意识。产业化就是市场化,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才可能融入市场,最大化地办好产业,使之成为脱贫攻坚的领航力量。我们的产业化紧紧围绕老百姓的脱贫致富目标进行,不断拓展市场,收到良好效果,增强了老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民从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状态中走出来,围绕市场经济,发家致富。“一技走天下”成为劳务经济的目标,出现一大批新型农民,他们在市场经济里磨练提高、茁壮成长,成为市场经济的生力军,融入大城市,成为中国特色建设的强大力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为迈向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不少农家人看到了知识的力量,鼓励子女走知识改变命运之路,农家子弟成为高科技领路人成了一种趋势,打破了千百年神话,知识不仅改变了农家人的命运,还为社会创造力丰富财富。三是强化了市场竞争意识。好中求好,才可能走得稳、行得快,增强了农家子弟向市场进军的决心和勇气,在“永不言败”中立足于世。这是新时代造就的新人物,城乡一体化正成为发展趋势。

工业强市,成为凝聚力的号令

无论城乡,大家都明白,要想打翻身仗,必须走“工业强市”之路。一大批农家子弟不再满足于打工,而在继续深造学技能。农家人越来越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产品,原始的交易富不了家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更多的农家人再算经济账,明白一点,要想彻底翻身得解放,必须向市场要效益。在“科技新招”的指引下,一大批专业户茁壮成长,成为引领时代前行的有生力量。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生产专业户等涌现出来,活跃市场,成为顶尖人物。可惜的是,宗教人士也不甘寂寞,把教育引导变成言传身教,带动开创经济实体,带头发家致富。独花不是春,独木不是林,经济大潮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他们正意气风发,追逐自己的生活美梦!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最好导向。市场经济不由谁说了算,而由市场说了算。人们越来越明白,走“工业强市之路”才可能翻身得解放。农民不再束缚在土地上,而是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顺应时代潮流,追逐自己的梦想。一位发家农民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心不死梦就在,付出就有回报。

我们的新型工业化立足于生态工业,在求“好”的基础上快马加鞭,走出了自己的新天地。从盲目中走出来的昭通人,工业强市就是科学发展,对自己负责,对子孙负责,追求“好上加好”结果!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