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逆势飞扬 砥砺奋进

 2016-01-12 16:17  来源:

◆记者 刘建忠

一担担金黄的烟叶挑来,一沓沓厚厚的票子换来,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舒展……为了让“这片叶子”在红土地上“安家”,昭通烟草人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过去五年,尽管处在国家“双控”政策和改革调整的关键时期,但昭通烟草作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仍然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五年来,昭烟人自觉融入行业改革发展大局,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扎根一线,真抓实干、建功立业,在转型提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积极转型 提质增效

毋庸置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昭通烟草占据着昭通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曾经创下了众多骄人的辉煌。然而,随着控烟措施的深入落实,卷烟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一段时期,烟叶生产规模逐步压缩已成定局。站在又一个十字路口的昭通烟草商业,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成了昭通烟草无法回避又必须面对的现实。

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为行业“十二五”发展描绘出一条清晰的路径:全行业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为主要任务,在坚持和完善专卖体制前提下,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技术进步,更加注重共同发展,全面建设现代烟草,全面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  

战略既定,纲举目张。烟叶生产从“做大做强”向“做精做优”的转变势在必行。“既要稳定规模,又要控制总量;既要满足工业烟叶质量需要,又要确保烟农增收;既要适度从紧,又要确保有效供给……”面对多重任务、多重挑战,昭通烟草人再次启程,他们从转变烟叶发展方式、优化烟叶结构、确保优质原料有效供给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全面实践,在广袤的乌蒙高原上开辟了一条具有昭通特点的烤烟生产发展之路。

“控规模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控规模是为了保护烟农利益,控规模是为了优化结构”,为了争取广大烟农的支持,昭通烟草干部职工深入烟区,同烟区乡镇政府领导、烟农代表座谈,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烟农的关系,帮助烟农算好“效益账”,增进了大家对“控规模提质量增收益”的认同。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优化烟叶结构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是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转变烟叶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卷烟上水平”的重大任务,是巩固提升昭通烟叶竞争力的新路子,是促进烟农增收的新途径。“两重两新”的认识,决定着昭通在“新烟季”必须把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业企业需要的烟叶才有市场,烟农才能增收。只有结合昭通生态优势,全面实现特色烟叶生产,充分发挥特色品种优势,才是昭通(公司)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五年来,转型之后的昭通烟叶生产,找准了方向并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勇于实践 “特”字当头

从过去的“做大做强”到现在的“做精做优”,要跨过这道槛儿,显然,沿袭单纯依靠规模扩展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特色优质烟叶,“特”字当头,能否种出烟叶“特色”是判断工作成败的关键。只有加大加快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力度与进度,打造出高端精品原料品牌,才能最终实现烟叶生产的成功转型升级。五年来,围绕“特色”,昭烟人提出了“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的总体思路,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

——搞好特色区域定位。按照“南部择温、北部选光、高烟下移、扩南缩北”的要求,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海拔、轮作、植被等自然生态条件,针对不同植烟区域烟叶品质特点与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等因子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搞好品种特色定位、区域特色定位、特色技术定位、品质特色定位,把特色区域定位作为打造昭通烟叶品牌形象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

——种纯种实特色品种。K326、“红大”二个品种是清香型烤烟品种的典型代表,是凸显昭通烟叶清香型风格的优良品种,烟叶质量优良,配伍性好,在中式高档卷烟品牌核心配方原料中具有独特的、不易替代的作用,深受广大卷烟工业企业青睐。

——抓实实用生产技术。在种植密度上大力宣传和推广合理密植,改变烟农稀植的种植习惯;在施肥环节上以控氮降碱为中心,结合当年气候条件,分片区、地块、品种确定具体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改变目前单株施肥量大,施肥粗放的现状;突破膜下小苗移栽和烘烤两大技术瓶颈,积极推广烟叶烘烤新工艺,探索烘烤管理新途径,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水平;同时,提升壮苗培育、节水抗旱移栽、主要病虫害防控、优化烟叶结构、不同品种生产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烟株生长发育不一致、整齐度不高、抗逆性和鲜烟叶质量水平差异大等一系列问题。

——实施科技引领行动。一是植烟土壤保育行动。种植绿肥、施用土壤改良剂及有机肥、秸秆还田改良植烟土壤,坚持轮作,用养结合。二是绿色生态行动。将烟叶种植在土壤植被好、水源清洁、植烟环境无污染的区域,全面推广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三诱”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烟叶“绿色、生态、安全”。

——开展工商深度合作。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按照每个基地单元对应的卷烟工业企业品牌原料需求特点,围绕烟叶质量和特色加大合作研究的深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工业企业要求、抗逆性强、烟农接受、香味特征明显、香气风格突出的品种筛选,控氮降碱增钾平衡施肥等技术研究,规范集成一个基地单元一个品种一套种植技术方案,提升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烟叶整体可用性、适配性,推动“烟叶匹配卷烟”向“配方生产烟叶”转变,促进“工、商、地”全面协调发展。

——建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种烟县区在特色区域定位基础上,按照100%实施连片种植、100%种植优良品种、100%膜下小苗移栽、100%揭膜培土,规范起垄、规范移栽、规范管理的要求, 分阶段、分环节、分步骤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工作,全力助推昭通烤烟品牌形象的打造。

五年来,昭烟人围绕特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烟草资源的配置效率,昭通烟草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广大烟农给予昭烟人更多的是信任和好评。

坚守责任 敢于担当 

烟草行业要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上的提升,更要体现出一个行业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谁,依靠谁”考验的就是行业的站位与作为。  

为了调动烟农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烟草公司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们印发了上万份优化烟叶结构图解和数万份《技术手册》,将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图片、口号张贴到村,切实把“烤烟惠民”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把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地块,放大了政策、技术效应,提高了基层干部、职工和烟农对政策、技术的认知度,激发烟农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进行广泛培训,是昭通烟草公司服务烟农的又一亮点。他们采取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方式,做到了政策讲清、技术讲透、操作讲细,让烟农尝到甜头,从过去的“要我种”变成了现在的“我要种”。

驻村管理,指导烟农烘烤;夜间巡查,筑起“防护墙”;户内管理,为种烟大户配“管家”……一个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一项项贴心举措,全都做到了烟农心坎上。“这样周到的服务,想不种出好烟叶都难!”说起这些,烟农们都赞不绝口。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许,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给灾区田间烟叶生产、烟叶烘烤设施、烟叶收购设施和烟叶运输等造成了较大影响。灾情发生后,省、市烟草行业迅速行动、捐款捐物,为灾区恢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昭通市烟草商业系统紧紧围绕“不让一片烟叶烂在田间,不让一炉烟叶坏在烤房,不让一户受灾烟农利益受损”的目标,对“采、烤、收”三个重点环节,全方位实施专业化服务,千方百计确保灾区烟农“受灾不减收”,用责任与担当抒写了“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赢得了灾区烟农的尊重和信任。

有付出必有收获。“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相继遭遇了2010年至2012年三年持续特大干旱、“9•07”彝良地震、“8•03”鲁甸地震、昭阳区特大冰雹灾害,以及烟叶市场由卖方转变为买方等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两烟工作依然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效益、烟叶工作、卷烟营销和专卖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在全市经济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全市烟草公司系统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73.08亿元、税利72.83亿元、税金38.49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增幅分别达到50.8%、86.31%和114.79%。  

去年底,全市烟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范华平就两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要围绕“稳定总量、优化布局、依靠科技、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坚持两烟地位不动摇,继续提质增效,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战鼓催人急,号角励争先。未来五年,尽管还有诸多未知数,但在国家、省、市局的坚强领导下,昭通烟草行业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更充满继续奋进的正能量,他们一定会心无旁骛抓好烟草生产,去播种去耕耘,在春天的沃野中踩下更加坚实的足迹! 

——抓实实用生产技术。在种植密度上大力宣传和推广合理密植,改变烟农稀植的种植习惯;在施肥环节上以控氮降碱为中心,结合当年气候条件,分片区、地块、品种确定具体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改变目前单株施肥量大,施肥粗放的现状;突破膜下小苗移栽和烘烤两大技术瓶颈,积极推广烟叶烘烤新工艺,探索烘烤管理新途径,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水平;同时,提升壮苗培育、节水抗旱移栽、主要病虫害防控、优化烟叶结构、不同品种生产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烟株生长发育不一致、整齐度不高、抗逆性和鲜烟叶质量水平差异大等一系列问题。

——实施科技引领行动。一是植烟土壤保育行动。种植绿肥、施用土壤改良剂及有机肥、秸秆还田改良植烟土壤,坚持轮作,用养结合。二是绿色生态行动。将烟叶种植在土壤植被好、水源清洁、植烟环境无污染的区域,全面推广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三诱”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烟叶“绿色、生态、安全”。

——开展工商深度合作。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按照每个基地单元对应的卷烟工业企业品牌原料需求特点,围绕烟叶质量和特色加大合作研究的深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工业企业要求、抗逆性强、烟农接受、香味特征明显、香气风格突出的品种筛选,控氮降碱增钾平衡施肥等技术研究,规范集成一个基地单元一个品种一套种植技术方案,提升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烟叶整体可用性、适配性,推动“烟叶匹配卷烟”向“配方生产烟叶”转变,促进“工、商、地”全面协调发展。

——建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种烟县区在特色区域定位基础上,按照100%实施连片种植、100%种植优良品种、100%膜下小苗移栽、100%揭膜培土,规范起垄、规范移栽、规范管理的要求, 分阶段、分环节、分步骤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工作,全力助推昭通烤烟品牌形象的打造。

五年来,昭烟人围绕特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烟草资源的配置效率,昭通烟草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广大烟农给予昭烟人更多的是信任和好评。

坚守责任 敢于担当

烟草行业要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上的提升,更要体现出一个行业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谁,依靠谁”考验的就是行业的站位与作为。

为了调动烟农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烟草公司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们印发了上万份优化烟叶结构图解和数万份《技术手册》,将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图片、口号张贴到村,切实把“烤烟惠民”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把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地块,放大了政策、技术效应,提高了基层干部、职工和烟农对政策、技术的认知度,激发烟农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进行广泛培训,是昭通烟草公司服务烟农的又一亮点。他们采取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方式,做到了政策讲清、技术讲透、操作讲细,让烟农尝到甜头,从过去的“要我种”变成了现在的“我要种”。

驻村管理,指导烟农烘烤;夜间巡查,筑起“防护墙”;户内管理,为种烟大户配“管家”……一个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一项项贴心举措,全都做到了烟农心坎上。“这样周到的服务,想不种出好烟叶都难!”说起这些,烟农们都赞不绝口。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许,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给灾区田间烟叶生产、烟叶烘烤设施、烟叶收购设施和烟叶运输等造成了较大影响。灾情发生后,省、市烟草行业迅速行动、捐款捐物,为灾区恢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昭通市烟草商业系统紧紧围绕“不让一片烟叶烂在田间,不让一炉烟叶坏在烤房,不让一户受灾烟农利益受损”的目标,对“采、烤、收”三个重点环节,全方位实施专业化服务,千方百计确保灾区烟农“受灾不减收”,用责任与担当抒写了“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赢得了灾区烟农的尊重和信任。

有付出必有收获。“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相继遭遇了2010年至2012年三年持续特大干旱、“9?07”彝良地震、“8?03”鲁甸地震、昭阳区特大冰雹灾害,以及烟叶市场由卖方转变为买方等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两烟工作依然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效益、烟叶工作、卷烟营销和专卖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在全市经济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全市烟草公司系统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73.08亿元、税利72.83亿元、税金38.49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增幅分别达到50.8%、86.31%和114.79%。

去年底,全市烟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范华平就两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要围绕“稳定总量、优化布局、依靠科技、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坚持两烟地位不动摇,继续提质增效,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战鼓催人急,号角励争先。未来五年,尽管还有诸多未知数,但在国家、省、市局的坚强领导下,昭通烟草行业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更充满继续奋进的正能量,他们一定会心无旁骛抓好烟草生产,去播种去耕耘,在春天的沃野中踩下更加坚实的足迹!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