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1-09 09:33◇ 刘 平
远古,西南崇山峻岭间,曾活跃着骁勇且几近神秘、诡异的一支少数民族。
陡峭的山崖,纵横的沟壑,常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他们足下却如履平地。传说这个民族的人力大无比,骁勇善战,还具飞檐走壁、夜行百里的神力,行走似神行太保,居高如鸟展双翼。期莽莽山林,没他们找到不的神秘之地。陡峭山崖,没有他们攀附不上去的高处。
时光飞逝,当后人的视线从泛黄线装书中移开,想在现实中找寻其哪怕半点蛛丝马迹,其踪影却如同早已随渐行渐远的历史一样模糊,模糊得如同天边一丝淡淡的云雾,等靠近,连影子都再难以寻觅。曾经的喧嚣、曾经的叱咤以及桀骜不驯且藏有几分神秘的强盛都化作尘埃,入地或消失到更远的天际,跃动的身影及曾有的喧嚣都固化在悬崖峭壁之上。不见后人祭奠纸幡,也无文字记载,唯有一具具、一堆堆由岁月与尸骨凝固而成的棺木,高高悬挂在布满历史尘埃的岩壁之上。这一挂就挂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现代人,无疑是一部无字天书,一个至今未解的悬念,一个众说纷纭又莫衷一是的谜。
言至此,都已清楚是何种民族了。“僰人”,定会有人脱口而出。不错!僰人无疑是神秘得几近诡异的一个族群,消逝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犹如黑夜里消失的最后一缕光线,说不见就不见,顷刻间就成为一缕青烟,被黑夜洇染的历史裹挟而去。
汉时的西南地区,在高山悬崖间,活跃着一支神秘的僰人。
有史料记载,僰人,是中国远古时的一个少数民族,史书上将他们称之“筰马”“僰僮”。“僰僮”专指战争中被掠卖为奴隶的僰族人。公元前两千多年,僰族先民本是居住于黄河流域,由于被王公贵族视为“畜民”,受尽歧视和奴役,凡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僰族人,无一例外被官吏和贵族霸占为奴,男子或被迫从事农耕及重体力劳动,有的还被强迫到山林里狩猎,还有的被关闭在毫无自由的作坊里无休止地劳作。女子则被迫充当贵族的奴仆,受尽屈辱和奴役之苦。
这在每一个年幼的僰族人心中,便早早埋下了仇恨。非人的生存环境让他们选择了与官府对抗,被追杀到西南。为了养精蓄锐,这支古老的民族选择西南这块蛮荒之地,选择了蛮夷酋长制,最为惊人的还选择了与后来的明王朝为敌的生死对抗。渐渐地,势不两立,对抗演变成杀戮。他们清楚自己在对手眼中是一群难以驯服的野马,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明确了自己的经纬,由此拉开了几代人与朝廷无休止的生死抗争。明万历年间(1573年),明王朝派出数十万大军,对僰人征剿。刀来剑去,双方都损精耗血伤亡惨重。最后的结果以僰人消亡为代价。据《万历实录》中记载:“拓地四百里,都蛮尽灭。”说的就是这次战争的结局。
朝廷虽折戟沉沙,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水一样的兵失去可营盘还在,朝廷可以继续招兵买马,可僰族人却无力重振江湖,以致气数已尽,从此便难觅其踪迹。也许是为保存实力休养生息,抑或是化整为零分散民间,这些都不得而知,僰族人留给这个世界的仅有悬崖上冰凉枯萎的形体。
与生俱来的彪悍让僰族人的性格宁折不弯,世代的屈辱让他们选择了破釜沉舟的对抗,可无情的历史竟选择了让僰族人消亡。岁月的韶华如此诡秘,纠缠的历史竟混浊不情。选择是双向的,做出决策之际,历史也悄悄选择了你。这是活生生的现实,谁也无法挣脱历史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