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爱家乡这群人

 2018-10-22 17:2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李云飞

我曾在家乡鲁甸刊物上发表过《我爱家乡这群人》散文,没想到影响力还那么大,一些没被写着的人有意见呢,问我怎么不写下去,他们也有不少故事。也有几个家乡文化人提议写下去,我不敢承诺一直写,但答应抽时间写写,这才有了此文,算是说话算话!

这种文章最怕“挂一漏万”,又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人都写,在这里,我只能说,写着的别感谢,没写着的也别生气。否则,这种文章无法写下去,望家乡人大度为怀,理解和支持。

我第一个想写的人是赵声武,他当时是鲁甸县新闻中心主任,又是《昭通日报》鲁甸县记者站站长,不是他当个小领导我就先写他,而是他的特点值得写。我归纳了一下,他至少有6个特点:一是农民的儿子本色不变。我说了不算,大家对他的评价最多的是两个字“厚道”。据说,他之前在县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组织上叫他到县新闻中心任职,他没二话,服从分配。与他接触,我从来没听他说过干了这么久的正科级,还没升上去。他的心态很好,他说干工作对得起组织和良心就行!二是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特别有容人之度。这点我说了也不算,他的副职和职工们对他只有两个字“好处”。他安排业务人员办事,每件事都较圆满。他一个电话就能协调好县直和乡镇领导,大家都买他的账。三是从不倚老卖老,斤斤计较。按说,他任鲁甸中层干部有些年头,好些人是他看着“长大”的,他却从不摆老资格,谦和得令一些年轻人不好意思。他的岗位是“内宣”却也干“外宣”工作,只要有人安排,他都尽力完成,不少工作还干得相当出色。四是以人为本。一般职工出外办事,一时没车回来,他经常对办公室的客人说,不好意思,我接个人就回来。他的“好处”常表现在细微处,这可能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形成他的感召力。五是高效做事。近几年,鲁甸外宣成绩都不错,作为《昭通日报》鲁甸县记者站站长,年年报社都要排名,鲁甸“外宣”见报率总是名列前茅。六是说话算话。他说话慢悠悠的,说出的话却“值价”,说到做到。

接下来,我想说说县文联那帮人。鲁甸县文联办公地点在崇文阁,赏心悦目,好地方,是我到鲁甸最喜欢去的休闲之所。在那里喝着茶,与文友谈着天,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文联主席丁世新,是个热心人,为人厚道,县文联六个协会,他都想一碗水端平。特别对文联老主席李宪章,他敬重有加,排名在他前面,李老师乐意发挥余热,与他会为人有一定关系。我认识的县文联云鹏和曾明沿两个副主席都很有才气,也很有个性,丁世新能团结他俩干事,不是原则的事他都“以退为进”,与他俩相处融洽,合作愉快。一张“老车”载着他们常下农村,我跟随去过几次,亲眼见他们为美丽新村做了不少事情。

马涛、赵林、张能等核桃玩友的事业情结。这三人我最熟悉,我们的共同特点是“玩核桃”,我算发动者,他们却像我一样痴迷。他们玩核桃痴迷,干工作也痴迷,都有事业情结,不干则罢,一干就干出名堂。张能调到县人事局去了,我很少见他,打过两次电话,他都在外地,我与他相聚的时候少,但我了解他,知道他很敬业,做事经常一丝不苟。马涛任鲁甸县社科联主席,我经常见他玩着核桃动员人,目的是“网络人才”,只要是人才他就想挖了去。他积极奔走,到处约稿,竭力办好鲁甸社科杂志。赵林今年评着副高职,我真为他高兴,“扛机器”出身的他还是老脾气,坐不住。他任鲁甸县新闻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昭通日报》鲁甸县记者站副站长。他分管县新闻中心的业务工作,有时间就全县“走动”,常思考,扑捉好新闻。

曾颢任县文联作协主席,单位在县教育局,算是“两不误”人物。他喜欢文学创作,这可能是他惟一的爱好,时不时给《昭通日报》写稿,有些灵气。历史上,我一直看好他,把他视作骨干通讯员,两次抽他到本报顶岗培训,都未成功。他不好对我说明原因,只说单位不同意,我并不知道内情。一日,我到鲁甸采访,吃饭时,时任鲁甸县教育局局长的马长伦向我敬酒,我有些不高兴,责怪他太大拽了,连抽他个人都抽不动。他知道后对我解释说:你的工作我一向支持,是曾颢本人说事情多,不愿意来!我立即意识到自己闯祸了,对马局长说:不怪你,是这个原因就算了!可马局长认真了,把曾颢叫来骂了一顿!事后,曾颢告诉我,马局长骂了两个多小时,大意是让他背了黑锅。曾颢没怪我,我却有些过意不去。

胡德明任过鲁甸县老干局局长,又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我认识他较早,喜欢他是个性情中人,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王华是他的下属,也是一个认朋友不认官的人,与我对脾气。他在县老干局身兼文秘、驾驶等职。他说他看过我一些文章,觉得有些“辣味”,感觉很过瘾,质量不差,也很有水平,建议我投其他一些报刊。他说他喜欢看《昭通日报》,特别喜欢看我写的文章,只要有我的文章,他必看不行。胡德明时不时会给我打个电话,常把我从写稿思路中拉出来。他没什么事,只是寒暄,目的是问我安好,每次我都很感动!

记得有一次,赵声武打电话给我,说鲁甸要办张报纸,我正好在鲁甸采访,与他说好第二天上午9点在他办公室见面。第二天,我到了县新闻中心他的办公室,我与他还没谈上几分钟,政府大楼的领导就有事叫他过去,他说他讲完就回来。我坐了一会,他打电话给我,说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听说我在他办公室,叫我过去商量一下办报的事。赵林打电话叫专职驾驶员邓一波送我过去,我一进门就看见赵声武、丁世新、陆玲、马光敏等围坐在宣传部的领导周围,商谈办报事宜。他们见我进来,纷纷让座。我有些不客气地坐在领导旁边,好为人师地说开来,鼓励他们“不要怕”,先解决“米”的问题,也就是稿件问题。领导说,定任务下去,稿件问题不大。我虽鼓励说“不要怕”,但心里还是挂着“米”的问题,第一期报纸交由丁世新负责,之后,全部由县新闻中心承办,主要由副主任马光敏负责。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别的帮不了他们,办报的事我经历过。当天晚上,我睡不着,夜里给他们写了两篇通讯,一篇是配合全县樱桃节活动的,主题是反映全县旅游文化产业;第二篇写全县经济林的产业文章,分别给了丁世新和马光敏。

相比之下,家乡人的个性都较强,共同的特点是“不怕事”,积极与消极常“一念之差”,引导得好就办好事,并且是大好事;家乡人还有个特点“感情至上”,领导善于关心他们,人尽其才,他们可激情倍增,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事情办好。

我爱家乡这群人,他们像我一样都有扯不断的家乡情结。我相信,家乡人办家乡事,不会惜力,只会越办越好!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