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0-22 17:19◇李云飞
叔叔家在鲁甸农村,居住在一个叫小冲的山村,过去属桃源乡管辖,如今划归文屏镇。山村不大,左右都是沾亲带故的人家,只要有远方的亲人进入山村,整个山村就像活过来一样热闹,一家接着一家请客,长长的话唠到半夜也很难收场……
奶奶就像蒸笼身上的圆箍,紧紧地把一家人箍在一起,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做东西吃。奶奶很会做民间小吃,凉粉、糯米粑、荞面汤……一样接着一样,不断翻新,令你嘴不闲,一大家子人围坐柴火塘,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有说有笑地摆谈,像过节一样人聚情浓,忘掉了生活的艰辛和烦恼。大人们就着罐罐茶,细细地品着几年才相聚的亲情;小孩们热闹地翻找火塘里的食物,吃得嘴唇黑乎乎的;邻里亲戚三三两两进入家门,一一问好,坐下身子互道离别之情。
叔叔家很穷,有一堂弟与我要好,很小的时候我就常与堂弟在乡间玩耍。一年四季吃包谷饭过日子,初吃时总是满嘴跑,不敢张嘴说话,没有菜汤很难下咽。也许是远在他乡的原因,奶奶很偏疼我,常背着堂弟塞东西给我吃,或是一个熟鸡蛋、或是一坨红糖、或是一个油香……堂弟知道后很不满,责怪奶奶偏心。每每这时,奶奶会含着眼泪对堂弟说:“哥哥很难回一次家,你要懂事,别与哥哥争……”堂弟嘴上不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心里还是有些计较。我也会背着奶奶将食物分一些给堂弟,他开始赌气不要,但经不住诱惑,最后还是接受了。
我与堂弟不分彼此,每次回老家山村,我都会找一些自己穿过的衣服给他,他从不嫌弃,穿在身上就舍不得脱下,直到穿破为止。有一件堂弟特别喜欢的旧衣,奶奶给补了好几个疤,他穿破了也舍不得丢,有人问他谁给你买的衣服,已经破成这样了还当宝贝似的穿着。堂弟自豪地说:“我大哥给我的……”这事被我知道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叫爸妈专门买了一件灯草绒新衣邮寄过来送给堂弟。奶奶和叔叔一家人责怪爸妈和我好几次,说在农村穿不得好衣服,一是别人会眼红,暗地里会骂你太狂了;二是也穿不成好衣服,几天就弄脏、弄破了,太可惜!果真如此,堂弟与我出去玩,他才穿着新衣到村子里显摆了一上午,就有村里人怪怪的看着我们兄弟俩,有的还阴阳怪气地说:“有钱的人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堂弟也就穿了一上午,便将新衣放进了木柜子里,从此没见他再穿!
叔叔也很心疼我,总是在蒸饭的时候蒸一碗米在包谷饭中间,蒸熟后将米饭舀入碗中,不多不少就一碗,再用包谷饭薄薄的盖上一层,背着堂弟让我吃。一次,堂弟发现后哭闹了半天,还说奶奶偏心,爸爸也偏心,一口咬定他是“捡来的”,不然不会这样对待他。记得堂弟满脸泪痕,声音都哭哑了,眼睛斜看着我,嘴里嘟嘟地向叔叔嚷着:“就是要吃大米饭、就是要吃大米饭……”我心里一阵发酸,把剩下的米饭递给堂弟,堂弟气鼓鼓地接过剩下的米饭,头也不抬地一口气扒完,挂着泪痕的脸还一直充满怒气,一点也不领情。事后得知,我离开叔叔家后,堂弟被叔叔用竹棍狠狠的教训了一顿,那惨叫声惊动了不远处的一户亲戚家,是亲戚跑来解的围。那时,我在心底发誓,长大后一定挣大钱买很多的米送给叔叔家,让堂弟不再因要大米饭挨打,让叔叔一家人永远告别包谷饭。
几十年过去,叔叔家与其他农户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富起来,早已结束那种贫困惨状。叔叔成了小生意人,怀里揣着一部小手机,经常给我远在遵义的父亲报平安。堂弟成了种植能手,每年的烤烟收入都在两三万元,家里添置了彩色电视机、摩托车,怀里也像叔叔一样揣着一部小手机,有事无事都喜欢给我打个电话,问问我的近况。
爷爷死的早,我没什么印象。奶奶一直守寡抚养儿女成人,刚见好日子的曙光就离我们而去。奶奶是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有我们到来,她才会换上多年前就有的一套新衣裤,我父母按月汇寄给她的钱全部贡献给了清真寺。她很知足,临走前反复对叔叔说:“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上几倍,就是来不及见兴都一家人了,你们兄妹三人和娃娃们要常走动,要好好生活……”据叔叔说,奶奶还交代,旧社会爷爷给一家姓马的人家赊过半匹纱,兵荒马乱的一直没找着这家人,一定要找着这家人要个“口唤”,不能欠人家的!我调回昭通后,与堂弟一起寻访了若干人家,就是找不到那户姓马的人家。奶奶的心愿难以实现了,说给亲友们听,亲友们都很感动,并安慰我和堂弟说,老人的心愿真主会知道的,即使你们找到了那户人家的后人,他们也会感动不要的。话虽如此,我仍对堂弟说,这是老辈人做人的品质,我们一定要继承下去,继续找吧,决不放弃,这个心愿若能在我们手中了结,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运气和福气!
我已调回昭通30多年,叔叔和堂弟与我很近,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如今,叔叔家与堂弟家吃的都是最好的本地米或外地精米,吃包谷饭只是吃个新鲜、换个口味,餐桌上除了肉食还有自己种出的新鲜蔬菜。叔叔和堂弟还经常到昭通城看我,给我送一些土特产,吃不掉的我就转赠朋友。倒是我的父母常牵挂我和叔叔一家人,叔叔做小生意,最担心的是他乘车安全问题。叔叔的喜事成了父母的喜事,叔叔的忧愁也成了父母的忧愁。后来,叔叔学乖了,在电话里报喜不报忧,一些有关叔叔家不愉快的事情还是我“告发”的,父母总会全力支持解决!
叔叔膝下有6个子女,当年是被生活所逼才丢下已成家的大堂弟和两个堂妹,领着老伴和未成年的3个子女背井离乡做生意的。一个堂妹嫁给了当地人;另一个堂妹读书参加了工作,也成了家;小堂弟在打工。他们都过得比较安稳。叔叔上了年纪,越发牵挂山村的孩子们,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在紧挨家乡山村的地方做生意。虽然生意不如外地好,但叔叔说:“还是自己的家乡好,在这里生活心里踏实,也很舒心!”
故乡的山村已走出了苦难,吃的、穿的和用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越是这样,越想念离去的亲人。叔叔是阿訇,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门上。每逢穆斯林的节日,叔叔就会领着我们上坟山,祭奠离去的亲人。坟山就在路边的山村旁,叔叔总会含着眼泪对我们说:“你奶奶可怜呀,没享过一天福,要活到现在多好呀!”
我想,盼着儿孙们能过上好日子的奶奶一定在天堂祝福我们,能告慰奶奶的,就是我们都过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