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10-11 14:59( 通讯员 贾理要)昭通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集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民族地区、移民库区为一体的地区,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4个民族600多万人,是云南贫困面最大的州市,也是电力发展的主战场。截止2017年底,昭通市十县一区还有贫困人口约113万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4,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2.6%。全市11个县区中,有深度贫困县7个,占全省深度贫困县的25.9%,同时,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还有镇雄县、彝良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5个县区,其中镇雄县有33万贫困人口,超过很多州市的贫困人口总数。昭通供电局十县一区共帮扶贫困户3891户,帮扶贫困人口16187人。近年来,昭通供电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挂包干部434人,派出驻村干部39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扶贫工作,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来抓。
在网、省公司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选派能力强、素质优、作风实、懂基层工作的驻村工作队。同时,还积极做好抓好14个扶贫点之间的沟通协调和成果共享,定期总结亮点及成效,形成经验成果并相互借鉴。
充分发挥电力行业优势,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行业扶贫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为指引,发挥行业优势和结合企业特点,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供电能力,改善了产业结构,为广大农村贫困用户送去了暖心的服务,为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金秋十月,正值收获的季节,在落雁乡保隆村,昭通供电局积极为挂钩扶贫村提供电力支撑,投资67.8万元完成龙门安置点118户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6万元完成保隆小学的电网升级改造。
驻村干部根据当地实情,理出了一条“花、米、鸡、果、蔬”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科学制定了《落雁乡保隆村脱贫施工图》,各项产业正落地开花,稳步推进。大力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已经给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收益。
村集体公司现已养殖乌鸡1000羽,带动121户养殖6500只乌鸡,其中贫困户25户养殖375只乌鸡,实现贫困户增收300元;村集体公司计划发展的花卉苗木产业500亩(现已发展了160.1亩),全村种植花卉苗木2200亩,贫困户与集体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实现人均增收346元(退耕还林、陡坡治理补助);凌角菜种植2000亩,其中151户贫困户种植604亩,实现贫困户增收3400元。
而在水田村,驻村干部正在带领村民收获海椒,目前为止已经采摘了四次海椒,每户每次海椒销售收入多则上千元,少则两三百,100多个大鹏里种植的其他蔬菜有的也已经销售完毕。诸如保隆、水田等许多贫困村在昭通供电局的大力帮扶下,都在收获着属于他们的劳动果实。
昭通供电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开发,指导贫困户开展养殖业、种植业发展,生产出优质农副产品。除了保隆、水田村外,昭通供电局依托地域优势,发展了巧家花椒、绥江半边红李子、永善枇杷、镇雄板栗等产业,并利用互联网及微信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大山深处的村民们收获着喜悦,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昭通供电局在为期3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摸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经验,形成跨部门、跨专业、跨县区的“大联动”机制,推动“十县一区”14个挂钩扶贫的协同发展,形成“全局大联动,全市一张图”的工作机制。
积极推行“先进树标杆,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机制,通过对先进人物的选树宣传,激励了广大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各县级供电局大力开展与扶贫点的“双联共建”工作,实现了供电企业和扶贫点党组织的合作共赢。同时,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桥头堡,昭通供电局积极推进电网升级改造,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昭通供电局围绕地方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薄弱领域,主动对接昭通市及各县(区)政府、发改委、扶贫办等部门、单位,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电网建设,持续跟踪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情况,采取“一周一对接、一月一受理”的方式,确保“搬迁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电网建设开工238个点,已完工221个搬迁安置点配套电网建设,完成零星安置9446户,为地方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昭通供电局将继续加强贫困地区的电网建设力度,带领当地群众找出路,谋发展,为贫困村脱贫致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