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我的电影情结

 2018-08-27 15: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蒋才林

看电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对我来说,看电影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虽然只是我娱乐生活的一小部分,可是却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文化生活的巨大变迁。

我的电影情缘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时代。那时候正是中国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带给农民自给自足的物质食粮。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同时,文化改革也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精品文化食粮。

当时,由于家乡没有通电,我的课余生活就是看连环画、旧书、听广播。村里偶尔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候,那种享受简直就成为了我们精神生活的饕餮盛宴。每当老师宣布有电影放映队要在村小学操场放映时,我都要兴奋好几天。

等到放电影这天,我会带上小凳子,早早地在学校的小操场选择一个最佳位置聚精会神地观看。记得那些年,我观看了《渡江侦察记》《洪湖赤卫队》《小兵张嘎》等革命题材电影。

我小学的最后两年,由于转学到黄坪中心校就读,能到集镇上专业的电影院看电影了。我总是节衣缩食地省下生活费,每到周末抽一晚上的空闲时间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中国博大精深的电影文化里。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学校组织观看露天电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的情景。那时候,电影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震撼我的心灵。

我小学时看电影的经历,正是我和同龄孩子们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文化生活的状况。

我的中学时代,由于酷爱历史科目,所以我选择观看更多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通过观看电影,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心。

虽然我的中学生活过去了很多年,但是现在回忆起那时看电影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那时候永善的电影院设在工农广场,这是一个能够容纳1000余观众同时观看电影的大影院。每当学校组织观看革命题材电影,我总是会聚精会神地观看。

看电影,是我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在电影世界里,我常常被精彩的情节所吸引,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很强的引导作用。

参加工作以后,随着中国大众文化传媒的日益发展,看电影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了,看电影渐渐主要依靠网络、电视,但是可喜的是“露天电影”又走进了我的业余生活。自2013年以来,每当露天电影又在工农广场放映的时候,我总是带着女儿挤在人群中聚精会神地观看电影,电影中那恢弘的战争场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仿佛又把我拉回到了孩提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永善县委、政府在积极贯彻落实文化强县方面也积极而为,积极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同时在全县干部职工、广大群众中掀起读精品图书、看精品电影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爱看电影的我也得益于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有机会重新走进电影院并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等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党的伟大成就的电影作品。这些电影启迪我们: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要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方略,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供职于永善县财政局)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