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四年地震之殇,山东高校学生走进鲁甸震中龙头山镇

 2018-08-08 16:4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吕俊杰)今日的龙头山比往常的水雾更浓一些,这里的村民也比日常有更多的思念和牵挂。四年前的十六点三十分,鲁甸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中龙头山镇近600人永眠废墟下,直接经济损失达155亿元。山东高校鲁甸行实践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到龙头山镇,聚焦灾后重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这一特色振兴之路。

涅槃重生,恢复重建铸就鲁甸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了鲁甸地震纪念馆。"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省委等各级领导对鲁甸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做出指示,中国速度在灾后重建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了解,短短一年零四个月,龙头山镇恢复重建民房项目便全面验收,受灾群众陆续从铁板房搬进了新家。"地震中龙头山镇甘家寨全寨被山体滑坡所掩盖,经过近两年的重建工作,甘家寨村民全部搬去新居。"讲解员介绍道。

在参观中,"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金字格外醒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震后作出的重要批示,叮嘱要保质保量重建家园。"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砥砺同行、敢于担当"是鲁甸精神的核心所在,从政府领导到武警官兵,从普通群众到志愿先锋,中国力量在鲁甸集结而打开了生命之窗,而受灾最严重的龙头山镇更是焕然一新,远超灾前生活水平。

"地震那一年小儿子甘永波考上中国地质大学,李克强总理来到我家慰问,这是我家的荣耀。"实践队造访老人李勤巧时,恰逢老人63岁大寿,老人眼角噙着泪水,指着一家人与总理的合影说道:"地震带走了儿媳妇,家里只有大儿子一个劳动力,现在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在小儿子身上,有了政府的补贴住进新房子,生活又有了盼头。"

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摘掉穷帽子

据龙头山镇扶贫站站长冉龙向介绍,龙头山镇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080元,建档立卡355911634人主食细粮、辅以马铃薯均有保障,衣服能够自行购买,四季有换季衣服,"两不愁"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灾后重建解决了住房问题,控辍保学责任保证适龄青少年有学可上,贫困户基本医疗免交参保费,三保障也已经基本落实。"

冉向龙告诉实践队员,缺劳力、残疾、患病是脱贫最棘手的难题,目前龙头山镇仅有95320人未脱贫出列,今年年底将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并将通过道路硬化、卫生室建设、通网通广播通动力电以及安全饮水等举措对脱贫工作进行巩固提升,杜绝反贫的发生。

特色经济作物是拉动鲁甸发展的重要支柱,龙头山镇龙井村是镇上主要的核桃种植区,3日下午,实践队在龙井村扶贫带头人汤科全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核桃种植园。"龙井村核桃提质增效项目是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项目之一,7万亩核桃是村子最大的经济支撑。"汤科全说道。另外,新街镇蓝莓、水磨镇马铃薯、小寨镇樱桃、光明村花椒等经济作物各有特色,在不同程度上带动鲁甸县的脱贫攻坚任务。

鲁甸人民用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告慰逝去的亲人,走出震殇,恢复重建的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鲁甸人民保质保量重建家园的信念。龙头山镇作为灾后重建和扶贫攻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将会为重建家园全面奔小康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审核:   责任编辑:保奇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保奇
标签 >> 鲁甸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