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谋事“争议”莫“争利”

 2018-08-06 14: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李云飞

理不辩不明,事不说不透。大家一起谋事,通过“争议”达成共识,才会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但“争议”莫“争利”。

谋事“争议”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可能形成上下一心“迎难而解”的创新力量,争先恐后,合力攻关。这种“争议”呈现的是一种“民主”空气,彰显“科学发展”之效。对这种“争议”,不仅不能打压,相反,还要大力提倡,才打造的出“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有了这种作风,大家才会一起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共同开创事业新局面。然而,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时常以“改革”的面目出现,与人“争议”是为了私利以致这种“争议”转化成“争利”风气,影响了团结,阻碍了发展。最难理解的是,有时这种“争利”喋喋不休,个别人还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泼劲。一些人在大家心目中属于“老好先生”,平时一言不发,想不到一触及他们的利益,也会不管合理不合理,像老虎一样发出吼叫,那“争利”的嘴脸丑陋的令人恶心,那吼叫的声音盖过所有人。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这样的人绝不是为了谋事而“争议”,他们甚至把芝麻小利看得比天大,才会一触即“叫”。有句俗话,是自己的,别人拿不去;不是自己的,争也没用。但这种人就是不明白,争不到的利益也要拼命挣,闹得同事之间很不愉快,互不往来;闹得该出台的政策一拖再拖,延误了时机;闹得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形成一盘散沙。

改革年代,“争议”少不了,“争利”也免不了,但要做好教育引导,树立好风气。把人的精力和时间引导于“谋事”之中。这样的“争议”才会有意义。我们一些领导总是“迁就”一些人,形成“闹得的麻雀多得食”现象,工作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在这种“纠缠”中空耗时间,导致工作总是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因此,这些领导要“硬”起来,仅靠教育引导还不够,还要制定“硬”措施,发出“先公后私,乐于奉献”导向,才会扭转这句局面。

如若此,才会树立起“正气”来,营造出良好的“团结干事”氛围,形成“谋事为公”的进击精神,推动事业长足发展。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杂谈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