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8-02 16:01(通讯员 田明)人总是走走停停,他却23年如一日,执着坚守,连续7届村级换届赢得信任。脱贫攻坚的担子来了,他却停不下来。 “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像张云辉一样,很多基层村干部在一线,带着群众一个劲地往前冲,战斗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做细实事
每当说起张云辉,永善县黄华镇任坝村红椿坪小组的陈方元感激涕零。早年,陈方元的妻子患有癫痫病,就靠他自己一个人硬撑着维持这个家,“天下雨,房见天,风一吹,锅里接。”每到夏季,陈方元家就只剩下不大的地方不漏雨。张云辉知道后,跑到黄华镇民政所争取救济资金,为陈方元家买了彩钢瓦,组织村民为他搭起了可以放心睡觉的简易房子,平时也会临时救济一下。
张云辉的家境不是很好,1989年,因为家里穷,高中毕业后就去代课,被慧眼的老支书看上,让他当文书,后来到黄坪乡新坪、三合两个村担任支书,溪洛渡电站建设后,黄坪乡并入黄华镇,2007年,张云辉被调到任坝村工作。
早年的任坝村,不通路、不通电,一到晚上村里一片漆黑。张云辉却发现,对面的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建设起了好多中小型电站,电力富足。张云辉想,为何不过河从四川拉电,他和村民们说了这个想法,群众听了纷纷响应。就这样,“借”四川的电点亮了云南的村子,结束了煤油灯时代。
实事只要办好了,群众都会记在心里。上沟、下沟、猴子岩3个片区是任坝村青壮年相对较多的村组,大家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60%是老人。山陡路窄,最让张云辉放心不下的是娃娃们上学的事情,于是他每学期开学都组织修路,砍掉沿路的杂草,即便下雨孩子上学也可以穿一身干爽的衣服。
“智障的李明德家差粮食,下沟堰沟堵塞、饮水不干净” 张云辉的本子上写满了这些小事。“我是这里出生的,哪怕一件小事,也要认真做好,要对得起群众。”张云辉说。
做大产业
任坝村距黄华镇23公里,全村18个村民小组878户3015人,建档贫困户435户745人占了四分之一。村里大部分人家生活在海拔1000米的二半山,花椒、核桃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产业旺,经济兴,农民富。产业是增收的关键,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这些年,张云辉一闲下来,就思考产业做什么、发展什么好。一方面号召大家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动员在家的群众大面积种植花椒、大规模养殖牲畜。采访时,笔都看到一条“一人外面打工全村致富挣钱”醒目的宣传横幅就地拉在村委会的门头上。
观音树村民小组的唐尧文家就是代表,儿子和媳妇在深圳打工,老伴带着孙子在镇上读书,自己就在家种花椒。去年,唐尧文家的18.9亩地摘到1吨干花椒,卖了9万元,唐尧文又种了300株花椒。
“村看村、户比户,现在大家比的是收入,在老屋基一带花椒上1吨的也有10多家,铜厂沟养羊的也发展了6、7户”,监委会主任肖福宝说。
1995年,任坝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好景不长,2016年时由于地质变化等因素,水源下沉枯竭,饮用水成了一个大问题,很多群众在自家楼顶安了蓄水塔用水泵抽上去储存,就连村委会驻地也有半条街的人都要挑水喝。“一天要用一半的时间挑水,早上要‘讲人情’排队。”吃水问题不解决,张云辉睡不好觉。
征求过多数群众意见后,村里召集群众大会以举手表决的形式采取集体筹集一部分、政府补助一部分的方式再次引水,现在群众不再挑水。
修铜厂沟公路蹲点两个月,砍掉大树规范电网分支线路,7个村民小组的电费从1.5元降到0.483元……张云辉已经停不来。但是那一张张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组织、国家计生工作先进村的奖状就是他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