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30 09:49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广玉 尹捷 通讯员 闫科任 文/图
巧家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光热资源丰富,是蚕桑产业发展的理想宝地。近年来,巧家县把发展壮大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创新举措,巩固已有发展成效,向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要效益。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让许多贫困户逐步走上了致富路子。如今,栽桑养蚕已成为巧家农民致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致富产业”。
盛夏时节的巧家大地,到处生机盎然,绿意浓浓。在白鹤滩、中寨、包谷垴等种桑养蚕乡镇,随处可见桑树成片,蚕棚林立……
前段时间,巧家县的每一个蚕桑技术服务中心都非常热闹,工作人员每天从早忙到晚,蚕农们一大早就前来交售蚕茧,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里缺少劳动力,这季夏蚕试着分两批养,5天前刚卖了第一批,2张蚕产茧105.8公斤,收入5607元。今天第二批,5张蚕产茧260.7公斤,收入13973.52元。今年春蚕收入已有1.1万元。按照目前的价格,今年养蚕收入6万元应该没有问题。”7月21日,在巧家营蚕桑技术服务中心,白鹤滩镇旧营村大坡村民小组的蚕农严昌国,卖完蚕茧后满脸喜悦地说。
“我家养蚕有10多年了,7亩土地全部种成连片桑园,这季夏蚕养了7.5张,收入21157元。栽桑养蚕比种庄稼的效益好得多……”旧营村新田村民小组蚕农陈发国说,旧营村有300多户村民在养蚕,占全村农户一半多。
白鹤滩镇莲塘村一组的李德秀一家5口人,今年50岁的她养蚕已有20多年,她和丈夫在家养蚕,养蚕最忙时,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都要回来帮忙。由于家里人力有限,现在每季只养4张蚕,年收入有4万多元。另外还负责着当地20多户蚕农的小蚕供育。李德秀说,现在卖完了夏茧,但是桑园管理和蚕室消毒工作不能停,要做好秋蚕的养蚕准备。
巧家县地处金沙江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近年来,巧家县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调整和被列为全省蚕桑基地县等机遇,围绕“生产基地化、发展规模化、依靠龙头和科技带动,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把发展壮大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快速掀起了蚕桑产业发展新高潮。
为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巧家县把蚕桑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与省农科院蜜蜂蚕桑研究所合作,依托云南省基层专家工作站黄平工作站建站巧家县的技术优势,探索栽桑养蚕新模式,做好蚕品种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指导;以大户带小户、科技户带动周边户等方式,加大技术培训,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科技水平,同时充分发挥蚕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作用,不断创新举措,巩固已有发展成效,向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要效益。通过推行科技化、省力化养蚕,单张产茧水平由2015年每张34公斤提高到2017年每张42公斤。
“去年夏蚕收购均价每公斤37元,今年的中准价为每公斤53元,收购均价达到每公斤54元。蚕茧收购价格上涨,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更高了,今年公司提供的桑苗供不应求。”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仁寿说。
“每季蚕茧开称前,都要召开川滇蚕区蚕业经济协作会议,与四川邻县集中就蚕茧收购价格和经营秩序维护等进行讨论协商,做到与邻县蚕茧价格平衡,推动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县热开办产业股负责人肖太平说,自2017以来,巧家鲜茧收购价格已实现五连增。目前,巧家县有12个乡镇、84个行政村、635个村民小组、1.6万户农户栽桑养蚕,实有桑园面积10.5万亩,投产桑园5.5万亩。
“今年春季全县养蚕7000张,收购鲜茧277.5吨,蚕农收入1645.14万元;夏季养蚕11289张,收购鲜茧448吨,蚕农收入2460万元。上半年共生产生丝70.15吨,销售收入4927.54万元,上缴税金311.42万元……”钱仁寿说。
如今,栽桑养蚕已成为巧家农民致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致富产业”。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许多贫困户逐步走上了致富路子。
目前,夏茧收购已全部结束。还洋溢着丰收喜悦蚕农们,又忙碌着给蚕房、蚕具消毒,给桑园除草、施肥、防虫……迎接下一季蚕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