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25 11:00(记者 刘静涛 文/图 杨明)2016年4月底的一天,凌晨3点,整个水富县城处于一片祥和宁静的深眠之中。
正值禁渔期的关键阶段,鱼儿正处于产卵繁殖的高峰时期,水富县渔政管理站已经争取到各成员单位的支持,不分白天夜晚对县域范围内含江河湖泊的所有水域进行专项巡查。
巡查组开着车巡查到金沙江与横江汇流处的江面时,发现了情况:有一艘橡皮艇停留在江面上,艇上有灯光,有人影。
禁渔期所有船只必须靠岸,橡皮艇虽然不在管控范围内,但凌晨时分偷偷摸摸出来活动,估计也是在违法捕鱼。巡查组把情况及时反馈给渔政管理执法大队大队长杨伟阶,杨伟阶迅速争取成员单位支持,部署水上包抄堵截检查各项工作。
很快,巡查车辆上的人在岸上堵截,执法艇载着专项行动组的4名成员借着夜幕掩护摸到渔业作业的船只后面,对嫌疑船只进行了包抄检查。
渔船上的人果然在捕捞江鱼。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上船找到了渔具、捕捞到的鱼,逮了个现行。现场有邱某某等三人在艇上,后来据查,邱某某两人实施了捕捞行为,第三名嫌疑人当时是跟着来看热闹,既无主观意图,也未参与捕捞行动。
后来执法大队把这两名在禁渔期、禁渔区实施捕捞的嫌犯移交公安局,经过检察院公诉,该二人后来被法院判处6个月的拘役。
这样的场景或许会让你联想到警匪大片里的精彩剧情,但对于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来说,却是最为痛心的事情,很多渔民因为屡屡把渔政管理站的宣传教育当做耳旁风,以身试法,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也是一次执法活动,给杨伟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在2014年4月,由于宣传到位,库区群众经常会把看到的一些违法捕捞行为向执法大队举报,这天也一样,执法大队得到群众举报,横江流域向家坝辖区有人在进行违法电捕鱼。禁渔期电鱼、毒鱼、炸鱼,都是性质极其恶劣的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是重点打击的对象,一经查实,罪犯会被处以3年以下拘役。执法大队请示局领导联系当地派出所,争取到警力支持,开展了联合执法,也是水上陆上联合堵截,这次抓获正在实施电捕鱼的嫌疑人3名,取证后移交公安机关,后来3人均被判处刑罚。
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是禁渔期,期间渔政执法大队执法监管工作任务更为繁重,除了常规的公告、张贴宣传单、布标宣传、赶集天下乡宣传等常规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对自然河流、天然溪沟进行巡逻,有动向苗头,或是鱼类产卵高峰期,巡逻次数更为密集,有时候每个星期达到3——4次。
就算不是禁渔期,执法监管工作还是不能松懈,需要检查渔民用网情况是否规范,对于使用细网、“绝户网”等非法渔具的情况也要进行清查。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打击,水富水域违法捕捞行为越来越少。
执法大队除了要进行渔政执法监管工作,鱼资源养护工作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大型电站的建设给鱼儿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些改变,加上人工捕捞活动,水域生态可能会受到一些破坏。水富渔政管理站通过库区增值放流来改善这种情况。去年,渔政站向库区放流了60万尾适宜本地生存的鲢鱼、鳙鱼;还得到电站方支持,增值放流了2万尾金沙江特有鱼类,如岩原鲤、厚鮯鲂、胭脂鱼等;2016年争取到放流项目投放了1000尾大鲵到铜锣坝景区。
在自然水域环境中,鱼儿将卵产在岸边浅水的杂草丛中,这里阳光充足、气温适宜,非常适合鱼卵孵化。水库建成后,水域环境发生了变化,渔政站工作人员担心各类鱼儿找不到合适产卵的地方,考虑给它们建设人工鱼巢,保护鱼儿的繁衍环境。
渔政站请教了西南大学的专家,向他们寻求建人工鱼巢的良方,因为西南大学专家在重庆江津等地开展过此类工作,他们在选材、施工方面都有现成的经验。在专家指导下,2016年,渔政站尝试在库区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人工鱼巢。选址就在水流较缓的库湾里,具体是一处选在邵女坪社区上游几百米处,两处在邵女坪下游3公里处。
人工鱼巢施工有讲究,需要用竹子摆成6米乘以6米的一个个浮架,竹子之间用铁丝、绳子绑起来;再在浮架上用杂草、棕、麻等进行铺设,以模拟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产卵场景;最后用绳子一头拴住浮架一头拴住大石头沉入水底,把浮架固定在水面上。
当年3月份,人工鱼巢搭建好了,渔政站雇了专人看护这些鱼巢,不让打鱼人到鱼巢跟前捕捞,也不让鱼儿受到惊扰。尽管给“鱼妈妈”们请了“保姆”,渔政工作人员还是经常跟踪监管鱼儿产卵情况,经常开着执法艇前去查看。
事实证明,人工鱼巢的方式对于鱼类保护很有积极意义,因为陆续发现“鱼巢”上有密集的鱼卵分布,而且4月份达到了产卵高峰,“鱼巢”上的鱼卵一簇簇、一缕缕,密密麻麻分布在杂草上。
为了研究实验成果,工作人员进行了随机抽样,把单位面积内的鱼卵带回来人工孵化,测算出来:2016年,人工鱼巢上产卵1.2亿枚,以5%的生存率来计算,人工鱼巢为6万苗各类鱼儿的生存提供了“保护伞”。
基于人工鱼巢试验的成功,2017年,水富县的人工鱼巢建设面积扩大到了一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