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镇雄:乐利村的美丽嬗变!

 2018-07-13 23:30  来源:昭通新闻网

绿意盎然,溪水潺潺,美丽乡村入画来。

盛夏的乐利村,如诗如画。青山环绕间,3条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汇入村中圆形乐心湖。漫步干净整洁的村庄内,一排排红瓦、白墙、翘檐民居错落有致,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为民服务站、老年活动场所、小超市、电商服务等公共设施和服务网点一应俱全……

“乐利是我家,小康一枝花。花开中国梦,逍遥舞婆娑……”在老年活动中心,一群老年人边歌边舞,明亮的室内、绿树花草掩映的室外,三五成群下棋、玩纸牌、喝茶、拉家常的老人们其乐融融。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土墙瓦屋为主,泥泞烂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吹、污水满地流,群众收入少、抱怨多的贫困村。

变“破窗”为风景

“以前只能填饱肚子,住的是土瓦房,村里到处是泥巴路,哪个还讲究环境卫生哟。”村民的话语透着无奈。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雨河镇乐利村位于镇雄县北部,距县城62公里,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有1320户5640人。2015年前,全村有336户贫困户,贫困人口就有1598人,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这里是革命老区,1934年2月、1935年2月,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镇雄雨河,毛泽东挥毫写下了“乌蒙磅礴走泥丸”壮丽诗句。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群众收入主要靠传统种植、养殖,收入渠道单一,贫困人口多,加之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突出。一段时间以来,村民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村内事务漠不关心,垃圾随处乱扔,污水随意排放,打架斗殴,不孝敬老人,邻里关系紧张等现象时常发生,形成典型的“破窗效应”。

为改变这一状况,镇雄县及雨河镇从脱贫攻坚入手,从2015年开始,将乐利村作为脱贫攻坚示范点,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风貌改造、镇彝威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由县委书记挂钩,围绕村庄有发展、有变化,群众有收入、有保障,环境有文明、有和谐,全县有样板、有标杆的“八有”目标,从基础设施、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多规合一”,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成立专业保洁队伍等,逐一补好“破窗”。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乐利村土墙瓦屋、泥泞烂路、垃圾满沟、污水四溢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红瓦、白墙、翘檐民居。记者在村中看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篾笆围栏,园内栽种各种蔬菜、果树、玉米甚至花草,好一幅田园风光。

乐利村的变化不仅仅在村容村貌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产业、劳务输出等措施,2016年全村整村脱贫出列,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示范村。

变“要我做”为“我来做”

“现在还生我的气不?”“哪个生你的气哟,你们还不是为我们好,感激还来不及呢!”

谈起两年前与时任雨河镇副书记邓云“吵架”的事来,40多岁的黄庆恋至今还不好意思。这位质朴、开朗的农家妇女说,当时家里穷,住的房子破破烂烂,下雨天出门都要穿水鞋,走路快的人泥浆都溅到后腰上,哪个还讲得起卫生哟,所以,当邓副书记批评她乱丢垃圾、乱倒脏水时就 “吵”了起来。

“现在丈夫经过村里统一培训,在贵州包点小工程做,一个月收入上万元,家里也盖起了12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村里的环境像花园一样,住在这样好的环境里,不忍心也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乱倒脏水了。”黄庆恋说。 

“村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了,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得跟上,不然,好得了一时,好不了一世”。乐利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温宁告诉记者,为培养村民爱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016年7月,镇雄县委、县政府决定集中4个月时间,把乐利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试点。

在集中整治期间,县里整合各类资金,完成了村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绿化、亮化,文体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筹集社会帮扶资金,修建了幼儿园、图书馆、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爱心家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拆除村内违规违法建筑、危旧房屋32宗4000平方米;进家入户帮助指导村民操家理屋,确保家居环境整洁卫生。

50多岁的村民付绪书是村老年协会的积极分子,他说,为让村民们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上做到“有法可依”,村里制定了“门前三包”等村规民约。为了让制度落到实处,村里成立了由村委会、村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和党员代表组成的卫生管理队伍,全天候督促、督查卫生情况,对那些不讲卫生、不讲文明行为的人在村里电子显示屏上曝光。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乐利村的文明、和谐发展,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营造平等、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和团结、互助、融洽的邻里关系,村里还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表彰活动。同时组织村里有威望的乡贤能人把勤劳致富的做法与村民分享,把自己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展现给村民看。

做有村规,学有样子。通过持续不断的“软硬”两手抓,村民们在环境卫生上已经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变“制度”为“习惯”

“现在‘门前三包’都不用动员、监督,乱扔烟头乱丢垃圾的现象也非常少了,就是偶尔看到地上有烟头垃圾,大家都会自觉捡起来放到垃圾筒里,一年前制定的各种村规民约已经变成村民们的习惯。”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县镇村各级干部努力的结果。”村民王顺银告诉记者,在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中,县镇村各级党员干部都参与其中,成立了由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党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队,他们人人佩戴党徽、亮出身份,联系、服务、引领示范群众。同时,还通过村小学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校加强对小学生环境卫生意识的培养,带动家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在村里哪个不讲卫生、不遵守村规民约,就要被人看不起。” 村监委会主任周远培讲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在乐利河边玩乐,顺手将糖果纸丢在河里,被路过的村民上前制止并向她宣讲了村规民约,年轻的母亲认识到错误并下河捡起丢弃的糖果纸,表示下次决不再犯。

在乐利村,讲文明、讲卫生已经成为村民的好习惯,家中干净整洁也会得到村民们的称赞和羡慕。随便走进村民家里都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家什物件收拾得井井有条。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恩翠告诉记者,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整治,乐利村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不仅仅是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乡风文明了,村民素质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了,群众思发展、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通过组织培训,全村已由过去常年300多人外出务工发展到1900多人,留在村里的群众也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养鸡场,引进绿化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苗圃基地,猕猴桃、板栗、药材种植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收入年年稳步提升。2017年,乐利村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少时花园梦,今朝已实现。”对乐利村的巨大变化,年近古稀的黄天正笑在脸上喜在心里。他说,乐利村的变化确实很大,小时候做梦才有的仙境变成现实。环境变美了,居民休闲的场所也有了,村民们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也养成了,吵架闹架、不孝敬老人、 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不良行为没有了。他还热情地把他赞颂家乡变化的《乐利新貌》拿出来给记者看。诗中这样写道:“卫生院、幼儿园,民生设施更齐全。新学校、新村道,村庄处处展新貌。乐心湖、利民桥,青山绿水四周绕。百姓茅屋重改造,红瓦白墙旧换新。男女老少齐欢笑,盛赞社会实在好。”

来源:微昭通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镇雄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