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12 10:46◆通讯员 施汝春
在巧家,最美的地方是学校。这是教育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山路蜿蜒,一座座美丽的校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读书声、欢笑声在山间回荡……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巧家县确定了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目标,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加快补齐教育基础短板,破解学生就学难题,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精准“把脉问诊”,集中发力治贫,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贫困,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前程。
健全长效机制,不让孩子因贫困失学
“要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基本目标。巧家县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扶贫的前提,强化政府行为,加强依法治教,实施全员升学,实行包保责任制,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及幼儿园办园行为,把控辍保学的各项政策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学生身上,确保所有适龄少年儿童上好学。
为此,巧家县教育局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并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切实做到了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学段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项目可叠加、结果有记录。同时,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县财政投入,出台地方性补贴政策,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实行政策叠加。
“孩子能学业有成,长大成人,多亏了国家的扶贫好政策……”苟大恩的叔叔对笔者说。家住老店镇的苟大恩,父亲去世,与聋哑的母亲相依为命,仅靠低保补助维持生活。巧家县教育局得知后,为他争取了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每年2500元,国家一等助学金2500元,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学生学杂费800元。今年苟大恩考上了理科一本。
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农村教育
“教育的均衡,不仅仅是硬件的均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均衡。”巧家县教育局局长潘聪说,“目前巧家的教育已经进入关键节点,如何抬高均衡的底部,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教师是关键。”如何破解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不愿留、留不住的问题,打破城乡教师难以流动的壁垒,这个问题在巧家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巧家县在教育经费管理上实施“校财局管”,教师人事编制实行“县管局控”,这些创新举措为教师的流动提供了保障。
巧家县从2015年就开始探索建立农村教师补贴和激励体系,2015年县教育局、县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巧家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干部津贴两项津贴叠加执行。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500元,每年补助12个月;实施“500+X”乡村教师差异化生活补助,每年补助10个月;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山区教学条件虽然艰苦,但这几年待遇不断提高,这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关怀,我和同事们从心里感到温暖。”这是小学教师刘学的肺腑之言。
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贫困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些农村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陈旧。有的家长把子女送到县城学校,或者让孩子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随迁到外地上学。如何为贫困村的孩子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了该县关注的重点。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坚持扶贫攻坚教育先行的思路,教育精准扶贫频出政策“组合拳”,积极争取各种校建校改项目。自2014年至2018年,巧巧家县“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建设面积23.35万平方米,校园校舍建设资金4.98亿元,设施设备采购资金1.16亿元,总规划资金6.15亿元,已完工和开工校园校舍建设14.64万平方米,资金1.49亿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699台,购置图书51.08万册,已发放到位。
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建设,该县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校容校貌、软硬件设施设备大为改观,缩小了与先进学校的教育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