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04 17:22◆杨远江
巍巍乌蒙,公路迢迢,朋友!当您驱车安全舒适地行驶在乌蒙山区国省干线公路上,一边行驶一边欣赏沿途乌蒙大地的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绝佳美景时,“磅礴乌蒙,神奇昭通”的景象使您不虚此行。但你可知道,为了您的交通出行,昭通公路人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1977年,我招工进入镇雄公路养护段,被分在了一个叫大水沟的道班养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亮简单吃点早饭便同老路工一起扛起锄头,推起运砂石料车到远离道班六七公里的公路线上开始了一天的养路工作。中午是不能回来吃午饭的,重体力劳动了一上午,没有物质供给,那下午的养路工作是要大打折扣的,吃什么呢?带饭上工地那是不现实的,中午饥肠辘辘时怎么办呢?老路工们便想出了一个既能填饱肚子又能快捷的高招:利用周末赶乡场时,买上几百斤洋芋背回来,早上出工时用大蛇皮口袋装上几十斤,放在手推车里拉到养护工地。工作了一上午,午休时,大家便分头从公路旁捡来柴禾,找个地方坐下,引燃柴草,将洋芋投入柴火中,不久黄灿灿、脆生生的烤洋芋便新鲜“出炉”了。大家围坐在柴火边,各自争相刨食,多劳多得。正是饥饿之时,大家狼吞虎咽,不顾斯文,吃了一个又一个,肚子撑得滚圆,还不想放手。吃饱了、喝足了,备足了体力,全体养路职工又开始投入到下午的铺砂面石、挖路埂、铲路肩、除侧沟等工作中。昭通洋芋,为我们养路职工养好公路提供了既方便又百吃不厌的精神和物质食粮。它是我们的好“伴侣”。
在道班一线工作几年后,调任一工区担任工区长,在镇雄的花山道班与一线职工养路劳动时,中午的“午饭”是在公路旁农民家解决的,象征性收取几块钱,当地农民从楼上撮一大撮箕洋芋给我们在路边用柴火烧了吃。在镇雄花山,因地处高海拔地区,最适合洋芋生长,花山农民头年冬腊月就要翻地,备足栽种洋芋的农家肥,来年正月三天年一过完,就开始背粪入地点洋芋种。洋芋种下后还要种包谷,由于海拔较高,点的洋芋在土里生长周期慢,一直要待秋收收了包谷后才抠洋芋。洋芋在地头生长的时间是10个多月,所以花山洋芋个不大、皮薄、特别面、含淀粉高,特别好吃。“花山洋芋”在镇雄县城特别抢手,只要听说是花山拉来的洋芋,城里人都要争着买,价格贵点都无所谓。我只要每次去花山检查工作,道班、城里的同事、朋友都要叫我给他们买点“花山洋芋”带给他们。每去花山一次都要为同事、朋友带回几百甚至上千斤“花山洋芋”。
90年代初,因工作需要我又从北到南调到巧家公路管理段,巧家段当年管养着大桥至巧家,荞麦地至小田。巧家至江边三条线,公路总里程206公里共19个道班一个金沙江码头。在这206公里公路线上分散着一百六十多名养路职工,大部分道班都处在高海拔路段。其中将军树道班海拔高达2000余米,多数道班如马树境内的大白路,三股水道班前不挨村,后不着店。为改善一线养路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减轻职工生活开支,上级发文,道班职工可在养好公路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在道班房前屋后的空地开垦土地种菜,还可以养猪喂鸡。一线养路职工积极性高涨,纷纷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在道班房前屋后开垦土地,点洋芋、种蔬菜,还租用农民闲置土地种植新品种“米拉洋芋”,到了收获的季节,便挖回来用闲置的屋子堆起,享用一年到头。食堂蔬菜自给有余,不好的就用来喂猪,减轻了一线职工的生活开支。
记得1995年10月的一天,我们到马树乡境内的大白路道班检查工作,一线养路职工从工地回来正用“午餐”,我们正好饥肠辘辘,车驶进道班,只见道班院内桌上一大锅正冒着热气腾腾的洋芋,旁边摆着几碗红彤彤的新鲜酱海椒,他们正美美地用手抓起洋芋用筷子挑起酱海椒蘸在剥皮的洋芋上,吃得正香。我们也加入到了他们“午餐”的行列,剥去洋芋皮,沾上酱海椒吃得呼哧呼哧,辣烫相加,汗水直往外冒,真是痛快。道班每周二、四晚都要集中在会议室学习时事政治、养路知识、上级文件等,夜晚开会学习,同志们肚子饿了,便撮上一撮箕洋芋在火炉上烤起当“夜宵”。道班食堂每顿都少不了用洋芋做几个菜,有干煸、红烧、洋芋条、洋芋丝、洋芋粑粑等,且百吃不厌,百吃不腻。
永善的马楠,彝良的奎香、树林、小草坝,威信的玉京山,镇雄的老厂、圆树子、金家厂等地处高海拔的一百多个道班,更是主产洋芋的黄金之地。
时光流逝,今天我们进入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新时代,养路职工从过去养土路改变为养护高速公路,但无论时光如何改变,昭通洋芋一直陪伴我们走过那些年代的艰苦岁月,这是我们昭通公路人永远都忘不了的。今天,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大鱼大肉可以尽情的享用,但昭通洋芋仍是我们养路工人餐桌上的最佳选择!
(作者供职于昭通公路局威信公路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