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04 16:50◆任天能
那年月缺粮。
甭说大米,就是洋芋坨坨能填饱肚子,都已经不错了。而要达到这种目的,也是很不容易的,必须靠拼命地劳动挣工分。工分多,分得的洋芋就多。而我只会帮大人的忙,把分回家来的洋芋拣成大、中、小分别装筐,然后跟着背上楼去堆放,到要吃时又上楼去捡下来。那时,早饭是一锅洋芋,晚饭是一锅洋芋,晌午时分饿了,还得煮上一锅洋芋。洋芋成了父老乡亲的主食。
大人们在外面挣工分,专门刮洋芋煮了作早晚饭的任务自然落在我们不能挣工分的小孩身上。从早到晚,我基本上都蹲在一个光滑的石板上刮洋芋。那时,队上故意把这块光滑的石块安放在离我们村子较近的田边,石板前一米左右的稻田,一般都不插上秧苗,是被捞成了一个深塘,塘里的水因是流动的,便清澈鲜洁。我们用烂碗片在洋芋上刮几下,又放在水里漂一下,让皮漂下去,让淀粉沉在水里。于是,塘底的泥土便成了肥泥;于是,泥鳅在这肥泥里饱吃憨撑长得又粗又壮,跳起来摆一下尾,表示对我们的感谢,然后又钻进了它的福窝。小鱼嗅到洋芋淀粉的香味,也从很远的地方顺着稻秧的空隙间游了过来。抬头望着我们刮洋芋那么专注,也呆呆地停在水中,我们又把白生生的洋芋放在清水里一涮,才惊扰了碎花鱼的梦,它们很现实地吸取营养,才悠然自得地离开,离开时尾巴摆几下,不知是对我们热爱洋芋的赞叹还是它们对洋芋味道的满足。
煮熟的洋芋也分两种,一种是刚熟透就捞起来,称为透心洋芋。透心指的就是硬得恰到好处,一口咬下去,绵绵的香香的甜甜的,是牙齿好的青年人吃的。另一种是捞了剩下在锅里的继续煮,煮
了让洋芋在锅里开花,揭开盖香味就飘到嘴边,那就是老年人吃的。不管是透心的还是
的,大家都是用筷子夹着盐巴和酱腌熟的辣椒,下着洋芋吃的。咬一口洋芋在嘴里,烫得呵出几口白气,洋芋便在嘴里边嚼边拌。牙齿不好的人吃
的洋芋,舌头一往上顶,洋芋便跑满嘴,那一股香味便就浸入肺腑。
我和我的父老乡亲们就是吃着这样一种味儿极美的洋芋一代接一代快乐地生活着的。
当时的洋芋品种有米拉洋芋,Υ二号和二季洋芋。米拉洋芋香味最浓郁,色泽黄而有油润;Υ二号产量高,吃着是回甜味且绵软绵软的;二季洋芋特别甜,是用洋芋的茎经药水浸泡后培育出来的,虽然特别诱人,但产量低,是很难得吃着的。因此我们基本上吃的都是Υ二号。时间吃久了,母亲就去找些米来,把洋芋煮透心后,再把米倒进锅里。米熟了,洋芋也就煮烂了,然后母亲用勺子把洋芋捣碎,与米饭一起拌匀,于是洋芋饭就很有粘性,很有香味,让我们吃得舔嘴抹舌,肚子鼓鼓的。
作为主食,洋芋就被换着花样地吃。母亲还把洋芋切碎,淘去淀粉,和米一起蒸熟,也是耐吃的,爽口的。泡一点青红豆汤拌洋芋饭,哗啦哗啦要吃几大碗,直至腰杆弯不下去为止。
洋芋养活了一代代的昭通人,洋芋和昭通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对洋芋就有了深深的情感。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家都能吃上米饭了,而昭通人对洋芋不但没有疏远,反而更加亲近。在餐桌上,在农家小院的火塘旁,常有洋芋出现。洋芋变成了早点,变成了午饭,变成了菜中美食。形状从洋芋片片、洋芋坨坨、洋芋丝丝到剁碎成糊。制作就有煎、烧、煮、烤、炸等。制作也更加丰富多彩,特别的家常菜有洋芋炖鸡、洋芋丁丁煮酸菜……这些不胜枚举的综合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适合人们的口味,调节营养度。在昭通城内,洋芋除了餐桌上有,街上都有卖油糕的,还有用干透了的褐煤烤得黄生生、中间还要撒些辣椒面花椒面食盐味精等佐料的香喷喷的大洋芋,过路行人挑选一个拿在手里,一嘴咬下去,烫乎乎的热气便从嘴里冒出。烫了,赶紧边哈出热气,边把香喷喷面乎乎的洋芋搅拌均匀,滋溜一声咽下去。每当洋芋烧熟的时候,满街就弥漫了香味,让人馋涎欲滴,回味无穷。
城市里卖的洋芋是用来人食。乡村种出来的洋芋,却是择大的放在一边做菜用,小的堆放在一起喂猪,个头匀称、样子耐看的则用来烧或煮了作主食。有客人来或请人帮忙劳动,最受欢迎的最吃得习惯的早点和晌午,就是煮一大锅洋芋出来,吃得大家满口香、嘴唇白花花,手指粘乎乎。下地劳动或上山做活,最方便的干粮也就是洋芋。饿了,便随地拣些柴禾堆放在洋芋上架着烧,烧些焦炭下去,再用棍子一搅,洋芋翻了个身后,上下黄生生,面乎乎热腾腾的洋芋就可剥皮享受了。据说在山上烧洋芋,最香的是用干牛粪烧烤出来的,那是最乡土的做法,味儿也特别的纯。
如果春夏之季出门在外没带干粮,还可去挖孽生洋芋来充饥。所谓孽生,那是头一年挖了落在地里的,次年又发芽拱土而出。通过芽都能判断是种生还是孽生的。洋芋就是这种品行,千方百计都要让人们发现它的存在。的确是这样,存在而被遗失在地里的孽生洋芋,更有一番滋味,而且还可削皮生吃,既能充饥,还能消暑止渴,是野生食品中的佼佼者。
洋芋还有排它性和具有吸引力,当你吃了洋芋后,便不能再吃多少饭,而吃饱饭后却还能吃许多的洋芋。有一年我在山区教书,吃饱饭到一朋友家玩,又能吃十六个拳头大小的洋芋,既说明我对洋芋的喜爱,也闹出了我憨撑的笑话。其实笑话我的那位朋友现在也因洋芋而背上比憨撑还难听的名声——洋芋癖。原因是他自调进城后仍离不了洋芋,每顿饭后都得再吃洋芋才能饱,而且经常从他老家带些来堆着,洋芋成了他在城里的主食。其实这也不算“洋芋癖”,昭通人谁不喜爱洋芋呢?只不过他对洋芋更情有独钟罢了。不单昭通人喜爱,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喜爱洋芋。
洋芋本叫马铃薯或土豆,为啥带“洋”, 是不是外国朋友一直都很喜欢洋芋的缘故呢,我想至少现在是的。洋芋从过去填饱肚子发展到讲究吃法讲究营养价值,历经了多少代人,洋芋都以它博大的胸襟关爱着昭通的人民。昭通的人民也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行径热爱着洋芋。使人具有了洋芋的品格,洋芋具有了昭通的特征。
(作者供职于昭阳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