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童年与洋芋

 2018-07-04 16: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周 菊

俗话说,“吃洋芋,长子弟”。不管这话出自何人之口,也不管它灵不灵验, 作为生在农村,吃着老家高山上原生态种植的洋芋长大的农家孩子,对洋芋的感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除了故乡的山、水、人之外,老家的洋芋,便是我一生铭刻于心的乡愁。不管我走到哪儿,无论我身处何处,洋芋的故事都是无法抹去的记忆。

老家海拔高、气候冷凉、阴雨较多,比不得二半山或者河坝,点种节令常常要晚一些,常常是开春以后的正、二月才开始点种洋芋,打春早一点的年份,劳动力多一点的家庭,往往会在腊月便开始点种洋芋,忙完再过年。之前的春耕备耕,也就是整地、备种、备肥等等,便是一家人农闲时主要的农活,也是我们几姊妹赶在上学之前,能为父母做的事情。

“老大,你背不动就少背点!二娃力气大点多背一点嘛。”

“大家加油哟,再背完这趟,这块地里的粪就够用了。”

大大小小的几个孩子,大大小小的几个竹背篼,多多少少装满农家肥, 那是上年猪圈或者羊圈里积存下来的上等农家肥料,一帮人来回往离家很远的坡地里背。这里说的一帮人,其实就是我们姊妹三个加上父母亲。父母领着我们走在家背后的山梁子上,汗水擦了一次又一次,把那些地块点种洋芋的肥料备齐,才可以回家煮饭、休息。这是在县城上中学那些年,春季学期即将开学之前, 经常出现在家里的场景。

每到点种洋芋的农忙时节,我们姊妹几个离开家外出求学的时间也就近了。我们一外出,家里就只有父亲和母亲劳作。特别是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家里家外的操劳,粗糙的手上满是老茧和裂口。我们拼了命帮家里干活,那时不懂得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心里想着尽力多做一点农活,给父母减轻一点负担,所以再苦再累也都咬牙坚持着。

高山的冬天冰雪覆盖,是动不了土的。为了不耽误我们姊妹几个去城里上学,又能够帮家里把洋芋点种完,母亲常常在除夕团年之后就开始安排,包括哪天开始出粪,哪天开始背哪块地的粪,哪天开始晚上切洋芋种,哪天开始栽种哪些地块的洋芋……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像学校老师安排的课程表一样。通常是洋芋点种完之后,母亲还给我们留下一两天时间,检查假期作业,收拾洗衣服鞋子和准备上学的行李。

出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父母割草喂牛、垫猪圈,一年下来,猪圈牛圈里积了厚厚的农家肥,那时只知道家里很困难几乎买不起八十多元一包的尿素,只能下苦力割更多的草积农家肥,现在明白那才是真正的生态肥料,种出来的洋芋算得上生态环保的有机食品。父母选个好晴天,把圈里的猪牛并在一起, 把里面的农家肥挖出来与粪便拌在一起,然后,在房前屋后找个地方堆积起来,发酵备用。如果农家肥沤得不好,还得挑上厕所里的清粪泼上帮助发酵, 肥力会更好,便于土地和农作物吸收。

今天的农村,大部分人家都已经很少用农家肥了, 钙镁磷肥、尿素等已经成了农村的当家肥,点种洋芋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吃力费劲。尽管如此,对于闻惯了青草余香农家粪的我来说,更怀念当年爬坡上坎背粪的事。

那些年,物质匮乏,洋芋几乎是家里的当家主粮,遇上年成不好时,往往收的洋芋都不能满足温饱,接不上下一季粮食,有时候只得打洋芋种的主意。等开年要点种洋芋的时候,再想办法。

切洋芋种,是一项技术活。手法不好、估不准芽孢,要么出苗率不高,要么浪费洋芋种。有一年,家里洋芋种不够了,父母亲就到高山上边的亲戚家里买洋芋种。因为点种的地块在回来的半路上,如果背回家的话,点种的时候还得走回头路背上山去,于是将洋芋种藏在地块旁边的林子里。第二天,安排我和大弟弟先去切洋芋种。

以往我们家的洋芋种,都是小个头的,切起来得心应手。那次从高山买回的洋芋种个头好大,有我们两个拳头大小。我们按照平时操作的方法去切,不管怎么切,最后中间都还是要剩下一大块白生生的没有芽孢的洋芋块,丢了可惜,也不敢带回家,怕挨骂甚至挨打。我和弟弟商量之后,将那些没有芽孢的洋芋块偷偷埋藏起来。

一次,父亲安排我和弟弟在我们家背后的一块地里去挖洋芋,定了每人一背篓,等到父亲喊回家吃饭的时候,因为贪玩,我和弟弟背回家的洋芋都没完成父亲安排的任务,于是父亲就惩罚我们不准吃早饭, 还让我们继续去再远点的何家屋基地块继续挖,说如果再不认真干活的话,下午饭也没有。那时候,小小的孩子,哪能一顿饭不吃呀,我和弟弟悄悄去自家地里摘黄瓜当早饭吃,心大肚子小,吃不完的黄瓜不能拿回去,更不敢告诉大人说偷吃了东西,于是像藏“洋芋块”样,又悄悄把吃不完的黄瓜埋在早上挖洋芋的地块里……

那些年,父母为了让我们能够走出“农门”,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母亲最羡慕隔壁的伯娘一家, 三个堂姐、 一个哥堂,加上大伯和大伯娘,他们家一块地的农活不费多大劲就做完了。而我的父母,宁愿自己辛苦,也要想方设法把我们姊妹几个送去学校,家里的收入几乎都用在供养我们上学。尽管如此,母亲依然没有动摇过让我们上学的念头。母亲毅然决然一个人承担着家里的大部分农活,让父亲挣钱供我们上学。正是有了父母当初的付出,才有了今天我们不用“土中刨食”求生存的日子。

这些都是有关洋芋的昨天的故事,今天,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的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引进优质洋芋良种,推广科学规范化的地膜种植、套间种,洋芋产量和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现在回到老家,亲戚们都说洋芋是不可能不够吃的了,就算种得少,也有钱去买,还看上哪种 就买哪种。现在老家通了公路,再也不用费劲去背肥料了, 用车就可以 直接拉到地里。农家肥也成为了化肥的添补,那些辛苦栽种洋芋的过往 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这都是党的政策好, 越来越多的政策倾向于农业农村, 让老百姓一天天过上了更美好 的日子。

(作者供职于永善县交通运输局)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图文 马铃薯 会议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