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04 16:06◆陇承弼
青黄不接闹春荒,是横在面前一道绕不过的坎。不起眼的山药蛋蛋,帮咱们翻过这道坎。
三年困难时期,饥荒席卷全国,“粮食是宝中之宝”正确性凸现出来,粮食的金贵程度令人难以理喻。有个洛泽河铅锌矿的矿工,塌方堵在矿井内,营救的人听见他在里边哭诉:“心不甘呀不甘心,那五斤供应的米我还没得吃呀,死了值不得!”
三年时间熬过了,缺粮的阴影并没有消散,粮食依然是宝贝金疙瘩。有个离休的老和,讲过一个他的故事: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在河口国营农场当书记,接到任务支前。任务完成出色,还当了模范记了功。部队胜利回师接上级通知:战利物资各取所需,能运多少尽其所能,谁运的归谁。老和仔细斟酌又同大家商量,在堆积如山的各色各样战利物资中,抢运了两卡车大米回来,粮食最金贵。
不短的时间里,粮食短缺一直困扰着人们。文化大革命天天读毛主席语录,常读的就有这么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并以瓜菜代。”粮食问题,农村比城市更严重。城市人口有国家供应,最低标准也有二十五斤(每月),一年下来三百斤;一个农村人口,每天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每年得到的口粮也只有两三百斤,一些穷困的山区甚至只有一百多斤。一两百斤口粮已经严重不足,还要喂猪养鸡,卖个猪崽卖个鸡蛋做一家人的盐巴煤油钱。城镇居民的优越性吸引着广大农民,“跳出农门”魂牵梦绕。可是那小小的购粮本本放得高得很,踮脚伸手也够不到。农村、城镇的身份被固化。
农村人种种的困难,粮食最困难,一年一度青黄不接闹春荒。青,就是新,黄就是陈,所谓青黄不接就是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地里的粮食还没成熟,青黄衔接不上来。每当这个时候心里最纠结。每年春荒,政府都有一笔返销救济粮。生产小队胡队长开会说,吃返销粮有两个条件:1.缺粮,甑子都长霉烟了才算缺粮。2.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救济粮是救贫下中农阶级兄弟的,其他就别来捣乱。两把尺子一靠,有资格得返销粮的就没几家人了。何况返销粮的最高标准也只有每人每月十斤,杯水车薪。“自力更生”,一切全靠自己解决。
农村人家大多数都缺粮,缺粮的时间有长有短各家不同,有缺三个月有缺两个月……最后都集中到五月。五月,是多数人最难熬的一个月。整个村寨都笼罩在沉闷的气氛之中。人们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村子里那个简易篮球场上,不见了小伙子们生龙活虎的身影,连小孩子也像失去了天真浪漫的童心,变得“少年老成”。一切的一切,都是饿饭度春荒。
中午过后,王三爷、李二爷、罗大爷……村里的几个“老神仙”又聚在村子里的晒场边,一个提头话多起来。
“逢真人决不说假话,进五月就颗粒无有,上顿下顿都是汤圆大几个嫩洋芋。”
“你家没得难道我家有?大端阳的,今早上都是抠几个嫩洋芋吃。”
老头们的牢骚,也勾引出我一件伤心事。
孩子出生,给了我许多生活上的乐趣,心理上的安慰。突发奇想带孩子逛集市赶场。街场上,妻和我一边牵着一只小手蹒跚学步,正好在合作饭店门前,屋里飘出阵阵肉香。孩子的小眼珠滴溜溜转,哇一声哭起来。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一把抱起赶快离开。那里面好吃的,有了钱还要有粮票。妻发狠在供销社买了一毛钱不要粮票的水果糖。孩子笑了,爹妈的心还在滴血。
怨气归怨气,日子还得继续下去,总得想个办法翻过眼前这道坎。世界上没有翻不过的坎,祖祖辈辈不知翻过多少坎!六月之前,地里的庄稼都不成熟,惟有洋芋虽然也还枝繁叶茂,但是已经有鸡蛋大小了可以充饥。粮食计划供应,洋芋也列入主粮,五斤顶一斤人们看不上眼。就是这不起眼的山药蛋,小题目做了大文章,全靠它度春荒。 通俗说,洋芋七月初一生,过了生日枝叶枯萎才能动锄头。救灾救命打破俗例,提前动手吃洋芋。先动自留地里的早洋芋,然后生产队的再接上来。自留地里的洋芋品种早下种早,端午节前后就能长到鸡蛋大。用指头插进泥地里去摸,摸到大的抠出来,小的留下。细心摸摘不要伤着它的元气,然后培好土盖好泥,让它继续生长,长大了再来摸,一次又一次多抠几次。抠洋芋也讲技术,大家恭维禄二娘全村技术最高,抠得又快又好,她家的洋芋比别家总要多抠一两轮。不起眼的山药蛋蛋,帮咱们度过春荒翻过了这道坎。
春荒坎儿一过,纠结郁闷尽皆释怀,心态平和日子又继续。这时正是秋收大忙,早上天亮出门,晚上点灯吃饭。点亮一盏煤油灯,围坐在张小桌子旁,煮锅洋芋上面捏几个灯盏窝荞粑粑,热气腾腾洋芋的香气扑鼻。各人舀一碗青豆荚汤再浇上点海椒水,又甜又香又辣又咸,新鲜爽口,滋味无穷。村子里一切回归往常,该干什么的干什么,“昼出耘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躬耕织,桑麻树下学种瓜”。各理其事。
(作者系原昭通地区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