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救命蛋”变“致富蛋”

 2018-07-04 16: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刘建忠

昭通人爱吃洋芋在全国怕是出了名的。不管你走进大餐厅还是小馆子,都有做法不同的洋芋供食客选择。什么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青椒洋芋丝、酸菜洋芋汤……俨然一桌子关于洋芋的“满汉全席”。更不必说步入夜市,小摊上油炸的洋芋,油噜噜的令人垂涎;街头上烧烤的洋芋,焦黄焦黄,闻着就让人胃口大开;还有用专门的刀切成波浪状的洋芋,在油锅里煎一阵,捞起,拌一点辣子面或食用香料,装进塑料袋,边走边吃,已成了一些女孩、小学生们最爱吃的零食。

常言说,无酒不吃席。而在昭通,可谓是“无洋芋不成菜”。据说,洋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人赞誉它是“地下苹果”,吃洋芋能增加人体需要的维生素,自然比吃苹果要经济划算。当然,还在于洋芋本身就是一个大众化的食物,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做法来满足不同“吃货”们的需要。

昭通洋芋好吃,是我从北方调到这里工作以后才知道的。说心里话,洋芋这玩意儿,在我们北方也成片成片多的是。我们那里称洋芋叫“山药蛋”,与洋芋相比就显得土气了些。但是我们那里的洋芋不好吃,又麻又嫩,不知道是因为洋芋种,还是土壤,看上去,个儿倒是挺大,可就是不好入口。因为不太好吃,所以那里的人们大都是把它打成淀粉或者干脆卖掉,换几个零钱。不像昭通人这样对它情有独钟,甚至把它当成主食来对待。不信,你到乡下去走走,那热情的主人总是会把洋芋作为迎客的第一道佳肴,端上桌来,看着那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洋芋和那用辣椒、大蒜、西红柿拌好的蘸水,就由不得你不动筷子。这是在乡下,即使在城里的餐桌上,这样的情景也并不鲜见,就算没有乡下那样实在,洋芋丝是铁定要点上几盘的。我的一位朋友,一次可以吃十几个烧洋芋,他对洋芋的“青睐”在圈内圈外出了名。这些年就连我这个外地人,也入乡随俗,对洋芋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难怪昭通人常会说“吃洋芋长子弟”,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

为什么昭通人如此偏爱洋芋,我想,这肯定是和过去的那些艰难岁月有关吧。在举国上下都经受饿饭的日子里,在人们对吃所产生的潜在恐惧中,不得不承认,洋芋对昭通人的恩施,可以说救活了无数饥饿的人。就算是今天,在昭通不少贫困的地方,仍然有靠洋芋填饱肚子的人们。因此,洋芋对贫穷而质朴的昭通人来说,就成了除大米、包谷之外赖以生存的主粮。每年的夏天,在热浪滚滚的田间,总会出现翠绿一片。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仿佛觉得自己走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洋芋苗苗,在城市怕是见不到这样的盛景吧!”“今年雨水不济,全靠这洋芋填肚子。别看开春以来滴雨未下,可每亩挖上个三四千斤没问题!”在一旁的老农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话语间,他们脸上的“沟壑”也顿时平坦了许多,仿佛已经看到了土层下正在茁壮成长的洋芋蛋蛋。

更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习惯了传统种植的农人们,也正在逐渐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你看,他们的话语里满是新名词:什么“改良”“脱毒”、什么“基地化、标准化”……科技春风的洗礼,让他们重新鼓起了脱贫致富的劲头,他们大面积推广良种良法,他们与商家一起开发洋芋产业进行“深加工”,甚至跨出国界与老外签订了营销合同。带着昭通人特有的自豪,一车车运往地图上一个个他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地方。我知道,他们这样做,正是缘于他们对洋芋挥之不去的“情结”。 如今的洋芋,已不再是仅仅是填饱肚皮的“救命蛋”,而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致富蛋”。

(作者为昭通日报社高级记者)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图文 马铃薯 会议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