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04 15:14◆黄 玲
我从不避讳自己对洋芋的喜爱,它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我和故乡保持联系的精神纽带之一,它让我不会忘记自己来自何处。
洋芋有很多名字,就像人有学名、小名、绰号一样。在它的诸多名字中我唯独喜欢叫它洋芋。叫它马铃薯、土豆、山药蛋,觉得太正经了点,和土地的关系有疏远之感。不信就比较一下,一个昭通人说“我爱吃洋芋”,和“我爱吃土豆”“我爱吃马铃薯”,哪句听起来更顺耳一些?还是第一句更像昭通人的口气。
一个昭通农民会说, “我今天要下地去种洋芋”“我今天下地去挖洋芋”,一般不会说“我今天下地去种土豆”“我今天下地去挖马铃薯”,后者听起来多少有点文绉绉的怪异感。一个称呼,其实代表着一种植物和一方土地的关系。洋芋,虽然有个“洋”字,但是代表的却是乌蒙大地的地气,是一种土里土气、简单质朴的食物。在贫困年代,它还代表着生活的底线。如果一家人穷得天天吃洋芋,那就真的是到了贫困的极致。除了洋芋,往上才是包谷、大米、麦子之类,它们代表着不断往上提升的生活品质。洋芋,永远是处于最底层的位置。
大约因为位置低,保持着和土地的密切关系,才让洋芋更接地气,拥有更多喜爱它的人。喜爱洋芋,差不多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正宗昭通人的标志。每个昭通人的生命,都是在洋芋扑鼻的香味中苏醒,绽放。每个昭通人的味蕾,都会被洋芋的香味熏陶得独特而固执。就算你离家千里万里之遥,洋芋的香味都会唤起你对那片土地的思念,回忆起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久远往事。
思绪往往会穿越时空。每当洋芋香味穿过距离扑鼻而来,我就会想起自己一生中吃洋芋最多的时间。那是下乡当知青的日子:1976年秋季。六个初中、高中生,被命运带到洒渔河东畔一个叫巡龙湾的村庄,等待我们的是一间生产队临时腾空的房子,原先是牛厩。墙壁上残留着牛屎的痕迹,屋子里弥漫着怪异的气味。几个村民站在门边笑着说:“不要嫌臭哦,没有牛屎怎么种得出大洋芋!”墙角堆着一堆洋芋,那是村民的慷慨馈赠,也是我们六个人一个星期的食物。没有油盐,没有煎炒,只有一锅清水煮洋芋,和我们的青春猝然相遇。没有选择,没有退步,一堆洋芋,养育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虽然有句话说,再好的东西也架不住天天吃,吃鱼吃肉便会如此。但似乎只有洋芋是个例外,它是一种永远不会败坏胃口的植物。在我17岁的花季,连续吃了一个星期没有油盐的洋芋,竟然没有对洋芋生出任何抵触,反倒增加了对它的信任和依赖。是它在艰难的生活中,无言地给予人生存的力量。
后来一起下去的知青,还是忍耐不了这种寡淡的吃法,跑到地里偷摘了农民的一把辣椒,用火烧熟拌上盐下洋芋吃。其实此时如果能有一碗昭通酱,才是吃洋芋的绝配。可惜我们人生地不熟,和当地人还没有建立起亲和关系。后来和一些当过知青的朋友说起此事,他们的经历和我竟然出奇地相似。当时昭通的多数下乡知青,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都得先吃几天洋芋,才能办好一应手续,到街上粮管所买来粮食。我们吃的洋芋,都是当地农民的馈赠,包含着几分同情几分怜悯和几分纯真的善良之意。或许也有几分好奇,想看看这些城里下来的娃娃,能不能坚持住这种以洋芋为食的艰苦日子。
洋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很多同龄人的生命中留下印记。后来开始了两年的知青生活,对洋芋的了解更是深入骨髓。过年后不久便要开始播种,种下一年的希望。春天淡紫色的洋芋花绽开花蕾,大地上弥漫着朴素的诗意。夏季挑着箩筐去地里挖洋芋,体验那种辛苦并快乐着的收获。
洋芋和我的生命,曾经如此亲密无间!
后来我辗转来到洒渔河北面另一个叫米田的村庄,继续我的知青生活。那里也是外婆家的村庄,是一个彝族人的村庄,同样对洋芋有天然的热爱。只是这里的人对洋芋似乎更加挑剔,他们喜欢来自凉山的气息,每年冬天村子里的男人们都会挑着一担担大米,翻山越岭到山那边的“凉山”去换洋芋种,他们说凉山的洋芋好吃。我觉得食物的“好吃”是一种个人体验,米田的彝人可能觉得凉山洋芋带来了一种族人的气息,还有一种亲切和信任感。
这么好吃的洋芋,在那个年代除了人吃,还要给猪吃。记得舅母家的火塘上时常有一个煮着猪食的大铁锅,里面装着洋芋,上面盖一层猪菜,再盖一层米糠。揭开锅的瞬间,那种热气腾腾的场面让人怦然心动。里面散发出的是粮食的气味,洋芋和米糠混合的香味。忍不住会从锅里随手抓起一个洋芋,一掰两半先吃为快。嘴里唏嘘着,却又感觉烫得痛快。这种跟猪争食的吃法,简单而质朴,只是恐怕乡间也已经见不到了。
和别的食物不同,洋芋拥有一种天然香味,可以俘获人的味蕾。尤其是昭通人最爱的烧洋芋,用柴炭火烤出来的洋芋,那是一种可以让人沉醉其中的体验。记得从前的西陡街两旁,就摆着很多烧洋芋卖的火盆,曾经是昭通一景。烟雾缭绕中卖家用铁皮刮把烧黑的洋芋,刮出焦黄的卖相,真正是色香味俱全,让人一步三回头。即使是外地人来昭通,最怀念的也是这种原始古朴的烧烊芋。
我曾经听过有人声称可以用洋芋做出数十种食物,花样多多,听得人连声啧啧。可我固执地觉得,还是清水煮洋芋和炭火烧洋芋,才是吃洋芋最为上品的两种方式。前者自然天成,保持了洋芋的淳厚天性。后者烟熏火燎,开发激活了洋芋的内在品质,升华出更丰富的醇香。
生活在城市,能吃得到烧洋芋的机会越来越稀少,偶尔遇见一个卖烧洋芋的,用改良后的铁皮炉子烤着些焦黄的洋芋,便迈不动步子了。那香味独特而神秘,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之间四处飘浮,撩拨着人的味蕾。深吸一大口香气,让它进入肺腑,散发于身体和灵魂的深处,恍惚中似乎又回到了故乡的土地上,回到了知青岁月天天吃洋芋的日子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