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6-28 09:44(通讯员 谭平才)“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结合当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绥江县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民科技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整合资源,在全县34个涉农村(社区)创办“农民夜校”,点亮乡村“扶贫之灯”、振兴之路。
“当前我们村最需要的就是猕猴桃的管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城镇田坝村“农民夜校”种植养殖技能培训走进5组、6组时,当地种植大户周跃金高兴地说道,这场培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田坝村“农民夜校”开办以来,坚持供需结合原则,为贫困村民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夜校开课前,扶贫挂钩干部、村组干部通过下乡入户走访座谈的方式,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建议,最终确定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今年以来,该村已举办猕猴桃、半边红李子、枇杷等种植管护技能培训10余场,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30余人。
“绥江‘农民夜校’主要发挥政治引领、科技培训、文体娱乐、信息发布、法律普及、交流与沟通和民主议事等几大功能作用。”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农民夜校”是农民的学校,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村民送去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内容,让大家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树新风,消除新时代农民群众“思想空乏”“知识恐慌”“技能缺少”等问题。不懂政策的人,在“农民夜校”学到政策、开阔思维;不懂法律的人,在“农民夜校”,掌握法律常识,提高遵法意识、维权意识;不懂技术的人,在“农民夜校”学技能、长本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文化生活缺乏的人,在“农民夜校”找到欢声笑语、喜悦的心情。通过“农民夜校”的学习,培养出农村遵纪守法的人、文明礼貌的人、致富发展的人、开心快乐的人,让“农民夜校”成为推动形成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全面实现农村振兴、农民富裕的一把“金钥匙”。
据悉,绥江“农民夜校”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统筹整合村级学校、民俗文化院坝、农家书屋、居民院落等场地和资源,贫困村“农民夜校”由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为负责人,非贫困村“农民夜校”由村党组织书记为负责人,授课老师主要从各镇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乡土人才、致富能人等人员中择优选择,培训内容围绕道德法治、基层治理、文明新风、感恩教育,以及政策法规、公共知识、农业技术和先进典型等开展。结合群众素质、农时农事、民族民俗等实际,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对外出务工、居住分散、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采取远程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办法,不断提高群众参学率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