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精益求精出精品 ——昭通日报社4月好稿点评

 2018-06-11 11:21  来源:昭通新闻网

◆李云飞

肯下功夫就有好收获,精益求精就能出精品。4月份好作品较多,经评委认真评选,评出好作品5件。

这5件好作品是:4月1日本报第三版,记者周燕采写的通讯《9个孩子一个妈》,集中反映了人性善良和博爱精神,感动了社会,影响较好,展示了记者的新闻敏锐性和对新闻的捕捉能力,获得较高评价。4月4日本报第一版,记者钱江采写的消息《小龙洞乡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讴歌了全市“交通先行战略”的成果,展示了美好未来。4月28日本报第二版,记者雷明娟采写的调查报告《报废为何废而不用?——对昭阳城区僵尸车调查小记》,披露了大家关心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4月28日本报第三版,记者韩兴国采写的特稿《“轮椅民警冯玉邦的“命运交响曲”》,讲述了这位民警坎坷的经历和平凡的伟大,讴歌了对事业痴心不改的精神,催人奋进。4月30日本报第三版,记者申正勇、张永宪采写的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舍与得——追记下井救人牺牲的英雄任继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保安人员,共产党员,牢记使命,践行宗旨,为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歌可泣,书写了壮丽的人生,发出“人生就是奉献”的导向。

走“精品之路”需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精品意识。精品就是精华,媒体“精品”首先要有可读性,值得读者去读,并喜欢这种媒体。这就需要在采编中紧紧抓住读者或者叫受众欲知应知的“点”去做文章,去抓拍照片,去摄影录制作品,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这一点,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人物报道,见事不见人,缺乏鲜活。报社规定了言论任务,同志们在学着写,很好,但要有新意,要么角度新,要么立意新,亦或发掘深,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我们精益求精,好中求好。二是强化突破意识。现在讲创新讲得多,创新只是手段,突破才是目的。这些年,我们搞了不少“走转改”活动,“走”和“转”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转”就成问题了,这恰恰是我们不到位的落脚点,“改”才是目的。我们还没有突破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等模式,仍然是老一套,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眼就不想读。文学与新闻最本质的区别,文学是塑造典型,艺术化,可以虚构;新闻是发掘典型,必须真实。大家要在发掘上下功夫,有突破才有进步,媒体才会越办越好。在这一点上,要永不满足,肯动脑,肯动手,才会有大收获。三是强化反省意识。也就是多问自己几个问什么?不能一味怪责他人。反省意识是成长的一副良药,反省得越彻底越有感悟,成长得越快。我们不少同志就缺乏这种反省意识,总认为自己弄出来的都是好东西,别人弄出来的都是豆腐渣。这很不好,有碍自己成长。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和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能少。

   

昭通日报社好作品评委会

2018年5月16日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