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找准短缺 精准发力——昭通日报社3月好稿点评

 2018-06-11 11:17  来源:昭通新闻网

◆范云

三月份,昭通日报各个平台刊发了不少好稿件,总体来讲,通讯依旧是一枝独秀,好稿较多。而好的消息和新闻图片相对较少,这一现象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获奖稿件点评

第一篇,是由杨明、单虹、毛利涛采写的通讯《再访李克强总理牵挂的贫困村——余家大冲的转身及崛起》,刊发在昭通日报3月3日一版。讲述的是总理视察余家大冲一周年后,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小山村,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总理的嘱托,带领群众经过艰苦的拼搏奋斗,目前该村群众住进了新房,并积极发展产业致富。这条新闻提材重大,采访深入,用群众的口来叙述一年变迁,写作流畅。

第二篇,是刘建忠、刘仕川、王明贵一组关于热门话题“中国式接送”报道,由调查报告《又到开学季,再添接送愁》作为开篇,讲述中国式接送无奈和艰难,再推出3篇评论,分析形成中国式接送的原因,提出解决接送难的办法。这组报道,直击热门话题痛点,不回避问题,采访深入全面,既提出了问题,分析了形成问题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三篇是汪舒采写,刊发在昭通日报3月16日三版的通讯《村歌——肖元海和他的山村“家庭春晚”》讲述的是2018年春节,盐津县牛寨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组织了一场家庭春节联欢晚会。但这个看似普通的事件具有新闻特性:一、以家庭为组织单位;二、发生在最偏远的农村;三、演出内容的时代性。本文在呈现这些新闻要素之外,通过讲故事的的方式,讲述了乡村的变化,包括乡村环境、生活水平、思想观念发生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中,一个自强、包容、文明的乡村典型呼之欲出。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新闻并非仅仅停留于此,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将普通的新闻事件提升到乡村文化建设的高度,在物质生活丰富起来的今天,乡村文化建设更应该关注留守老人和儿童,让每一个人变得强大而自信。这篇通讯属于典型口子开得小,但写得集中写得深刻,高度也够高。

第四篇是发表在03-23日,由张永刚、罗琴、尹婕、锁秋红编辑的微信作品发《昭通“一城三区”靖安片区新进展,打造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吸纳大关、盐津等地群众》,这本是一条常规会议稿件,编辑敏锐发现“靖安片区”及易地扶贫搬迁是网友关注的热门话题,而稿件只是对这个新闻点一笔写过。对于普通市民、网友而言,急切了解这些他们不知道的信息点。微信决定跳出会议进一步为网友解读 “一城三区”的情况。通过编辑采访,微信发出后,和当地其他主流媒体避免了同质化传播,既报道了时政新闻,又满足网友的需求,获得了23802的阅读量,新闻实现了有效传播,且被多家转载。

第五篇是范云编辑制作的3月29日一版版面。这个版亮点在创意上,用图表把昭通开通的7条航线直观的画出来,与以往的做法又有不同,它不是重点介绍开通航线这7座城市怎么漂亮,飞的方向不是从昭通向外飞,而是由7座城市向昭通飞,把落脚点放在向外地客商介绍昭通的资源、风光、以及以苹果为首高原特色农业上面来,目的是外宣。这个版面获奖,改变了以往版面要依靠题材丰富(消息、通讯、言论、图片),信息量大(稿子多)才能获得好版面的传统方式,为党报版面围绕中心工作,做得生动、活泼、直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昭通日报社好作品评委会

2018年5月16日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