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打工作家刘仁普用文字与故乡对话

 2018-05-20 10:24  来源:昭通新闻网

◆记者 彭念敏  吴庆钧

在异乡的土地上写我的故乡

从东莞到昭通

再延伸到永善

我在一张纸上深深写下莲峰

我的母亲正站在黄昏等我归来

……

这些诗句,出自一本叫做《故乡的名字》的诗集,该书的作者是在广东省东莞市打工的昭通永善籍青年诗人——刘仁普,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云南省作家协会、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

“对于故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身处天涯海角,它的面容最熟悉,那里的万物最清晰”,刘仁普坦言之。也因此,他写的很多诗歌都与故乡有关,思乡情结让读者倍感亲切,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他的故乡在永善县莲峰镇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交通落后,位置偏僻,有些老人终生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读书能让人变得儒雅。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读书给人一种脱俗之感,使人举止得体,谈吐不凡,气质高雅。”年近不惑之年的刘仁普这样理解读书的意义。“书读得多了,就产生了写的念头”,他从小就读各种闲书、杂书,金庸、梁羽生的武侠系列几乎看了过遍。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本《红楼梦》,他不知道翻了多少遍,在笔记本上摘抄的诗词和美句不计其数。

他清楚地记得读高二年级的时候,因一首名为《祖国,母亲》的诗歌获得了老家乡政府征文二等奖,心里特别高兴,彻底点燃了他的文学创作之火,为日后的笔耕不辍开了个好头。2002年,刘仁普在山西省太原市读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看网友的文章,偶尔也在天涯论坛发些原创诗歌,看着自己的文字在网上被人阅读、评论,很是满足。后来,他买了一个U盘,把自己写下的所有文字保存起来。

一年后,刘仁普从学校毕业了,去到了广东省东莞市打工。在网络公司做过编辑,在律师事务所当过助理,到民办学校当过老师……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都没有放弃过梦想——写作与阅读。就在一间安静、孤独的出租屋里,他向世界发出了一首首诗歌,一篇篇书评、散文、随笔、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

他的执着与坚持促使作品日趋成熟,也更具深度和价值,陆续在《中国诗歌》《边疆文学》《滇池》《海拔》《新诗》《昭通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300余首诗歌。2009年,他与网友合作出版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诗集——《青春在歌唱》,这让他兴奋不已,干劲十足,一鼓作气。时过三年,他出版了第二部诗集——《低处倾诉》。

他获得的成绩还远不止这些。在2012年,获得全国首届龙口“工会杯”诗歌奖;2012年、2013年,连续获得东莞“南城杯”诗歌优秀奖;2014年、2016年,均获得昭通年度创作奖……特别追求上进的他,先后加入了中国诗歌学会、云南省作家协会等组织,这为他的诗歌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2015年2月17日的那个晚上,刘仁普写了一首诗叫《故乡的名字》,该诗虽只字未提故乡真正的名字,但全诗都包含了一个游子的故乡情结,他很满意。他的第三部诗集也因此取名为——《故乡的名字》,并于今年2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洋芋花开的季节,我还在

南中国工厂的机器里,一想到家乡

五莲峰的骆驼形象就会在瞳孔放大

它屹立小镇千年,早已习惯了风风雨雨

……

他一直用写作的方式,跟故乡对话,用文字表达着内心深处无法与人倾诉的乡愁。“我想任何一个写作者都离不开‘故乡’这个母体,但每一个写作者又因其各自的故乡不同,所以就会让读者看到不同的故乡。就我而言,因为生存,因为梦想,离开故乡,而又不能常回家看看,在这种内心矛盾撞击之下,故乡情结自然就与我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浓浓的关系”。在谈到诗歌创作与故乡的关联问题时,刘仁普如是说道。

采访中,刘仁普讲述了他在写作中遇到的最感动的事情,那就是与昭通作家吕翼的相遇。2013年5月,他的诗集《低处倾诉》刚刚发行时,吕翼就第一时间发在新浪博客上,又帮他推荐到《昭通日报》及其他刊物上发表。对于吕翼作家的帮助与鼓励,刘仁普铭记于心,他视其如师长,如兄长。

昭通是一片神奇的沃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能人济济,昭通文学现象令人瞩目。刘仁普就是一位在“打工族”里活跃着的昭通作家代表。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