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5-09 10:09昭通新闻网(通讯员 文慧)太平镇是云南省贫困乡镇之一,也是水富县地理位置最偏远、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农业乡镇之一。有贫困村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共有5952户17540人,其中贫困人口1636户4836人,占总人口的27.5%。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二半山区,且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为不让人民群众因交通问题在小康路上掉队,太平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好“四好农村路”的相关要求,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层层负责、加速建设”的原则,不断加快全镇公路建设,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甩开膀子补短板,党群齐力打通出行“生命线”
脱贫攻坚开展以前,全镇有公路187.67公里,硬化39.5公里,硬化率21%。除庙桐公路和县道外,大部分的村组公路属于泥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群众出行的日常写照,加之村组公路弯道多,坡度大,就算是晴天车子也跑不了,群众宁愿背起背篼爬小路。改善住房运材料靠交通,农产品买卖靠交通,产业发展也靠交通,脱贫攻坚更靠交通。为此,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交通建设当成“一把手工程”来抓,项目资金不够用,就采取“六个一点”(即:交通部门争取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镇(村)自筹一点、社会企业捐资一点、挂钩部门帮扶一点、挂钩的干部和群众捐资一点);涉及土地问题,党员同志就进门入户反复做思想工作;工程进度跟不上,党员干部就带头并发动男女老幼齐上阵,肩挑手抬背驮,保证工期按时完成。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公路57条289.5公里(含县道)。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开挖公路31条147.6公里,占总路程的50.9%,“组组通”公路目标基本实现。硬化道路16条112.5公里,硬化率达38.86%,同比增长22.5%,“两横多纵四出镇”的交通格局已经形成。2018年作为全镇“公路硬化年”,计划硬化道路10条77.1公里,预计投资5000多万元,届时组组通硬化路,硬化率将达65.5%,打通了群众出行的“生命线”。
推广“新田经验”,开辟农村管护新天地
农村公路“三分在建,七分在养。”为保证修建公路良好运行,避免“民心工程”变“伤心工程”,致富路中途夭折,太平镇广泛学习推广并丰富古楼村“新田经验”,坚持建设和管理齐抓,管理和养护并重,打造管护新格局。一是建立“三到户”机制,提升群众主体意识。民主商议到户、资金共筹到户、修路责任到户,形成“我愿意、我主动、我出钱、我出力、我负责”的农村公路建设原则。仅2018年4月至今,全镇群众自筹硬化资金12余万元。二是建立健全“三养护”机制,呵护群众“生命线”。公路养护宣传、党员养护和全民养护结合、风险排查和养护相结合,形成全民定期清扫卫生、维修公路的氛围。三是建立“路长制”,完善公路治理体系。在境内35条主要镇村道路推行“路长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镇、村、组三级路长,责任到人,包干到段。
坚持“四个结合”,拓展运营服务功能
通达必将繁荣,闭塞势必落后。太平镇充分贯彻“交通先行”的战略,扎实搞好运营,全面落实农村公路服务功能,把群众出行的“生命线”建成产业线、旅游线,更是老百姓的脱贫线和致富线。与民生实事相结合。成立昭交集团水富太平联营车队,一天12个小时,24辆车,统一价格,群众一个电话就能保证有车可坐,解决了农村坐车难题。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随着公路全面打通,吸引了忠怡万头猪场、坤达牧业等企业和产业项目,带动全镇群众养殖黑猪2000余头,新种桃李6000余亩,方竹8000余亩,预计新增产值3000余万元。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铜锣坝森林氧吧品牌和“太平花果山”优势,走农旅结合的道路,成功举办四届桃花文化旅游节,仅2018年3月就吸引周边游客4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达500余万元。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脱贫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住房建设,住房建设的最大难题就是交通。之前,本地住房结构主要为土墙房、串架房和乱石墙,安全隐患大。建房材料只能靠人背马驼,每百斤15元,如果修建一套80平米的砖混住房运费需近3万。脱贫攻坚以来新建安全住房1123户,节约建房资金近3000余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建设,铺下的是道路,连接的是民心,通达的是财富。太平镇始终把“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指示一以贯之,2017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192.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63元,贫困人口锐减为29户77人,为全镇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太平镇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