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盐津水田征拆队: 真情真意破解征拆难题

 2018-04-26 15: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刘娟

4月24日这天,春末夏初的水田在绵绵细雨的浸润下,凉意微微。走在去孙家坪的小路上,不远处林子里传来的鸟叫声,合着远处挖掘机工作时独有的鸣奏在上空交织,我一边倾听一边不停张望,一边在脑海里勾画当易迁点建成,高楼矗立林荫中、柏油路交错纵横、车辆路人行走其间时又会是怎样的风景。

为了响应国家对“六类地区”贫困群众应搬尽搬政策,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问题,盐津县选址新建三个异地搬迁点。作为正在新建的县城所在地水田就承载了其中一个异地搬迁项目。经过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考察,项目最终落地孙家坪和米白塘两个社,近300亩土地上规划建设26栋1931套房屋。由于异迁点加上水青高速路两个项目的覆盖,单就孙家坪一社,就有51座房屋,400余亩的土地山林的征收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征拆工作组重担压肩。

孙家坪社放在水田整个村来看,历来有它与众不同的特色,51户群众中,苗族、汉族各占一半,除去两户外姓的,其余全部姓杨。这样一个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家族聚居地,在面对征拆时所表现出的“一个声音说话,一种态度对外”无疑让这“天下第一难题”变得难上加难。征拆组的同志们在接到这份征拆任务后,七天七夜的摸排都在围绕一个问题开展:如何打开缺口。

为了便于和苗族同胞打交道,征拆组在充实力量时,特意从苗学会中吸纳了三名思想开明、政治过硬的苗族工作人员加入,由于三人都姓熊,大家戏称“三熊”。作为成功走出大山的“三熊”,他们身上不失苗族同胞热情爽朗的一面,又有大山里的苗族群众所缺乏的远见卓识。在这场征拆攻坚战中,身负“打前锋开缺口”的重责。身为苗学会会长的“熊大”熊远银就以他出色的“外交”手腕,成功破解了孙家坪征拆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当我问到熊远银是怎样做工作,让杨泽林敢于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首先同意拆迁时,这个长相憨厚的苗族同胞望着远方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苗族是一个喜欢聚居的民族,现在因为征地拆迁,要求他们搬离自己聚居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分散安置到一栋栋楼房里,同为苗族的我能够理解同胞们在面对环境大改变时心里的恐慌和害怕。也正是这种普遍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恐慌和害怕催生了他们对于征地拆迁的抵触和抗拒。我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次次做动员工作,让他们理解实施征地拆迁的意义和一系列政策;让他们知道固守等同于落后,改变才能赢得发展;让他们看到这种变化对未来生活所带来的积极美好的影响。杨泽林正是在与熊远银酒桌子上一次又一次的交心交谈下,被言语间所描绘的未来美好生活所打动,最终被攻破心防,首先在房屋征收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为其余的苗族同胞带了一个好头。

如果说杨泽林在房屋征收协议上签字成功打开了孙家坪征拆序幕,那么杨德富同意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丈量则是孙家坪征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杨德富一家人口众多,现今上下三代十几口人共同生活在一栋三层楼的大房子里,房屋建筑面积近600个平方。由于房屋二、三层兴建于县委、县政府发布水田停建公告之后,只能算是违建,担心赔偿标准过低以及家人亲戚的劝阻是杨德富迟迟不愿配合征拆的主要原因。征拆组组长张毅从年前走访杨德富开始,到最后成功完成这一户的征拆任务,前前后后跑了不下三十次。当问及成功经验时,张毅只说了两个词,一是真诚二是坚持。“只要你在征拆中做到了以心换心,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总会有所收获的”张毅说,“群众在真正理解政策后,剩下的就是对未来生活的顾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真诚的关怀和公平公正实施征拆补偿方案来打消群众的顾虑。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完成征拆任务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这些老百姓心甘情愿的配合征拆,配合我们新县城的建设。”张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水田参与征拆的这些日子里,他认下了不少亲戚,逢年过节私人掏腰包给老人孩子送钱送物,他还买下了不少“土特产”,为的只是和征拆户交上朋友。

把征拆户当亲人,当朋友,是张毅成功的秘诀,同时也是水田征拆工作组的工作条例之一。苗族同胞杨金文就在这一条例的施行下受益匪浅。杨金文妻子离家出走八年已久,一人带着九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孤苦伶仃的杨金文时常借酒消愁,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穷困潦倒,是水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月21日,是杨金文同意拆迁后,征拆组帮助杨金文搬家到临时安置点的日子。杨金文家中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缺米少油的贫困现状让大家嘘嘘。4月21日,也是杨金文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天在征拆组的几经努力协调下,他得到了一份家门口就能上班的工作,月薪还不低,有3000元呢,往后父女两的生活终于不用发愁了。而最让杨金文感动的还是4月22日征拆组一行送到他手中的200斤大米和1000元慰问金。“谢谢党委政府,谢谢你们大家。”这个昔日不善言辞的苗家汉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以为你们帮我搬出来了,就不会理会我了。结果你们不但帮我找了工作,还给我送来钱和米。以前我太混,不只不配合你们的工作,还躲着你们,和你们对抗,你们不但不跟我计较,还一直帮我。你们放心,我会把日子过起来的,也会去劝我的亲戚朋友,让他们配合你们的工作。”盐井镇镇党委书记陈仕元曾这样告诉工作人员:我们的征拆工作要做到有情、有心、有暖。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同;以真对真,才能获得大家的支持。

说到坚持,不得不提到征拆工作组坚韧求成不折不挠的工作作风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面对严峻的工作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没有抱怨,有的是直面困难和自我加压的气概,有的是“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劲,有的是“不到南山心不死”的执着。在水田征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每一户拆迁户家中都留下了他们的声音和身影。走上门去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多的达四五十次,少的也有十余次。“早上出门半夜回,风里雨里走一程”是他们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他们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为的只是圆满完成拆迁任务;他们“抛妻弃子”“不敬不孝”也是为了推进征拆进度。三组的工作队员周洪飞岳母罹患骨髓炎,他只是匆匆送到华西医院交给家人照顾就回到了岗位,没有尽一天为人婿的义务;另一个队员黄政,妻子身怀六甲,他没有陪着做过一次产检,水田的征拆工作让他忘记了为人夫的责任;队员陈思靓风雨无阻辛勤奔跑在山林里与皮尺为伴,远在昭通的女儿已经两个月没有见过父亲,只能偶尔在手机里述说想念;还有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严刚和熊世凯,连一个周末都吝啬的不愿施舍给孩子和家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换来的是一串串数字铭写的功勋,是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时的豪壮,是整个美丽新城建成后的瑰丽多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全县上下千万干部奋战脱贫攻坚,描绘小康蓝图的今天,我们水田征拆组的队员们,也在为了美丽盐津的今天挥洒汗水,为了幸福盐津的明天鞠躬尽瘁,让我们为这些幕后英雄致敬!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民生 盐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