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6-17 15:09李云飞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但调查研究要讲求方法和途径。很多时候,耳听未必虚,眼见也未必实,调查研究“听”谁说呢。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就是“听”的方法,“听”得全面才不会片面。我们力走群众路线,不仅要“听”基层负责人怎么说,还要“听”群众怎么说,才会“听”到详尽的话,特别是那些“刺耳”的话,才可能更好地去粗取精,去伪纯真,对事物了然于心。这就是“听”的途径,越广泛越深入,越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然而,一些调查研究只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观”景象,这样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来得真实吗?否也,只能大打折扣。特别是一些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习惯车水马龙、前呼后拥,这样的方法和途径无疑走形式,若采信这种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只会害人误业。在调查研究中还会遇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基层负责人为了邀功请赏或应付差事,专门培养了一批“群众演员”,在一片“叫好”声中,你还看得清事实真相吗?否也,只会误入歧途。一些调查研究活动,事先还会给基层负责人打招呼,这相当于发出“警报”,叫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这种“准备”下迎接的调查研究活动,得出的结论更是虚假得很,只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还无意义。最劳民伤财的调查研究,是那些打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旗号,实则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看到的只会是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一些人的调查研究还会“主题”先行,早就在脑子里形成了结论,对真实的东西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会自以为是,判断事物,瞎指挥。还有一种“被要求”而开展的调查研究活动,心里打着小九九,“有效无效,责任尽到”,其实呢?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乱箭齐发,却是无的放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会伤害基层人员的积极性。
调查研究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也是破题解难的硬作风,以“问题为导向”就要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学会“听”真话、实话的方法,以集思广益为途径,从千变万化的现象中辨别真假、摸清规律,才会提升“听”的本领,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