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6-14 09:26摘要:依据昭阳区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三年内主要通过特岗和教师补员招聘、及选调增加!2019年特岗已经报名过了6月份考试,预计2019年教师选调选调可能会启动、2019年下半年教师补员招聘也可能启动!再次分享此文。以供区外在职教师和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早日准备!以供参考!
根据文件精神,补充教师队伍。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盘活现有编制存量,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特岗、补员、选调等方式,每年新增教师300名以上,三年增加教师1000名以上。对区外工作原户籍在昭阳区,年龄45岁以下可申请调入我区山区学校工作;昭阳区干部职工夫妻两地分居的,一方在昭阳区工作,另一方在区外任教且年龄45岁以下的,可申请调入昭阳区山区工作;获市级党委、政府或教育部门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可申请调入昭阳区城区工作;区外30岁以下,本科以上文凭、专业对口的教师可申请调入昭阳区工作。充分发挥特岗计划主渠道作用,从2019年起,扩大特岗教师招聘占比。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内,与当地在编在岗教师同等享受政策性增资、乡镇岗位补贴、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等待遇,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依法缴费并享受权益。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计入工龄和教龄。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行政),区委各部委办局室,区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区直各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市驻昭阳区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将《昭阳区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昭阳区委
昭阳区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30日
昭阳区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尽快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全市“教育兴昭”战略部署,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以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筹推进。
(二)科学规划,精准发力。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四)创新机制,注重实效。
三、总体目标
坚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三年内在中心城市新建扩建20余所中小学,着力打造区一中、区二中、凤凰中学、实验小学、区五小、区四小、区三小、区一小等一批品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教育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到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达8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真正把昭阳区打造成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地,实现“学在昭阳”的目标。
四、教育发展条件和机遇
近年来,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加速聚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55.9亿元,财政收入达11.3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08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6.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51.6万人,这为我们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创造了物质条件。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教育投入 “三个增长”,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成效明显,职业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蓬勃发展。教育公平有效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稳妥推进,农转城居民子女入学全面落实,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学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全面解决,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健全,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办学模式更加多样,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逐步减轻,人民群众对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习生活条件、学生管理服务、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振兴的基础是坚实的。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对教育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教育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还将加大。市委市政府实施“教育兴昭”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中心城市教育发展的重视和倾斜。区委区政府也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区之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随着城市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人居环境的大幅改善,昭阳区已成商家投资热土,到我区发展民办教育的人士逐年增多,我区面临教育振兴的良好机遇。
五、重点措施
(一)实施校点布局调整行动。
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018年,启动实验小学老校区、区四小李家花园校区(原区一小老校区)、区四小北校区(省耕公园)、区五小温泉校区、区五小北校区(云南工投)、区五小乌蒙水乡校区、东城小学、太平桃源小学、区二小东校区(24号安置点)、区一中分校10所中小学建设。以上学校项目,总投资7.76亿元, 201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能新增学位12900个。
2019年,启动实验小学分校(太平示范小学扩建)、龙泉白坡小学、凤凰示范小学(凤凰山公园)、区二中、区三中、永丰镇示范小学(易地搬迁点)、永丰镇中学(易地搬迁点)、北闸镇红路示范小学(易地搬迁点)、北闸镇中学(易地搬迁点)、太平中心幼儿园、龙泉中心幼儿园11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以上项目,总投资7.93亿元,项目建成后能新增学位6300个。
2020年,新建区四中,规模60个班,学位3000个,总投资2.2亿;在凤凰山小镇新建一所凤凰中学分校,规模48个班,学位2400个,总投资1.6亿元,启动昭阳区职中改扩建,总投资2.2亿元。
同时,在《昭阳区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中,还将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提升改造农村学校160所,新建学生宿舍3.1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运动场、绿化、校园文化、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将新增中小学学位34500个(小学21000个,初中9000个,高中4500个),全区办学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大班额将完全消除,城区入学难、择校热等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优质均衡发展将更加充分。
(二)实施校长培优行动。
加强对校长培养培训。三年拟培养60至80名中小学、幼儿校(园)长。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校长参加国家校长培训、参加云南省万名优秀校长培训,组织校长到大学研修培训,请名校长到我区为校长上课、到学校实地指导,组织校长论坛、研讨会、观摩活动,展示教育思想、管理经验和办学成果。
完善校长奖惩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行校长竞聘上岗制度,加强校长履职考核,推行校长任期目标制,将校长考核结果与评优、晋职、晋级、奖励挂钩;建立校长履职绩效考核奖励及问责制度,校长每月500元绩效考核奖励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评选10名校长,每人奖励3万元,对完不成年度任期目标的校长,严格追责问责。
支持校长依法治校。督促校长建立学校办校章程,全面依法治校。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鼓励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打造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同时,实施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充分利用校长轮岗,扶持薄弱学校发展。
(三)实施教师队伍优化激励行动。
补充教师队伍。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盘活现有编制存量,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特岗、补员、选调等方式,每年新增教师300名以上,三年增加教师1000名以上。对区外工作原户籍在昭阳区,年龄45岁以下可申请调入我区山区学校工作;昭阳区干部职工夫妻两地分居的,一方在昭阳区工作,另一方在区外任教且年龄45岁以下的,可申请调入昭阳区山区工作;获市级党委、政府或教育部门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可申请调入昭阳区城区工作;区外30岁以下,本科以上文凭、专业对口的教师可申请调入昭阳区工作。充分发挥特岗计划主渠道作用,从2019年起,扩大特岗教师招聘占比。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内,与当地在编在岗教师同等享受政策性增资、乡镇岗位补贴、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等待遇,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依法缴费并享受权益。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计入工龄和教龄。
激励教师队伍。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名师、名班主任、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评选表彰奖励,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做好特级教师评选,发挥引领作用。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做好农村从教20年以上教师省级表彰奖励的评选推荐。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并落实相关优待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计划每年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立班主任绩效考核机制。班主任绩效考核按照小学每月300元/人、中学每月400元/人,对班主任进行绩效考核。提高“500+X”边远农村教师补助标准,一类乡镇每月从300元提高到500元;二类乡镇每月从500元提高到700元;三类乡镇每月从700提高到900元对山区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区级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对高考、中考、小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师德标兵、名教师、名班主任”绩效考核评选机制,每年评选名教师100名、师德标兵30名,每人一次性绩效考核奖金5000元,名班主任20名,每人一次性绩效考核奖金5万元。建立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考核评选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 “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表彰活动,每人绩效考核奖金1000元。以上绩效考核,由昭阳区教育局制定相应可行的考核办法。
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不良记录和师德失范“岗位退出”机制,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对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依照情节予以约谈、问责、通报等处理。实行教师淘汰制度,对不能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解除聘用合同。
建立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推动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支教;完善农村优秀教师有序流动机制,原则上每年从城区、坝区学校拿出空余岗位面向农村考录优秀教师。晋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四)实施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行动。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山区合理撤并校点,坝区深入推进校际均衡,城区调整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3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2018年杜绝超大班额现象,2020年杜绝大班额现象。优化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营养水平。把保护学生视力纳入对政府和学校的考核,保护好学生眼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采取必要措施,认真整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特别是抓好控辍保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学生辍学现象,确保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利用强校带弱校,适当建设强校分校,实行区内强弱校之间的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最大限度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 “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
(五)实施高中教育攻坚行动。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我区高中教育多年来始终是一项瓶颈,制约了我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克难攻坚,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力争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加快高中学校建设。努力完成区一中分校、区二中高中项目建设,区一中分校力争2018年10月份启动建设,建成后引进区外优质品牌教育资源联合办学,办学规模达4500人以上。狠抓高中办学质量,把一本、二本升学率作为评价高中学校的主要指标,力争三年内将区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区二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六)实施职业教育拓展行动。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大区职中改扩建力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利用外部资源助推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抢抓东莞对口帮扶机遇,推荐一大批学生到广东职业学校就读;利用昭通职教中心的优势,大量动员学生进入职教中心就读;广泛宣传动员学生到市外、省外就读职业学校。力争用三年时间的努力,实现我区初、高中毕业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全部进入职业学校或职业院校就读的目标。
健全职业学校教师补充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按照学校教师编制总数20%比例核定兼职教师政府购买岗位数,开通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绿色通道,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七)实施民办教育扶持行动。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区政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对为民办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民办学校在征用学校用地上与公办学校同价。
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
(八)实施学前教育促进行动。
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通过新建和扩建幼儿园、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校舍改建幼儿园、开发小区配建幼儿园等形式,三年计划投入2亿元,新建学前教育项目19个,形成城区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三级学前教育办学体系,以普及为主题,以普惠为主线,全力推进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的目标,确保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达到85%。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二是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严格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六、加强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将支持教育改革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切实加大对发展教育的支持力度,把教育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参与教育事业,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
压实党的领导责任。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引教育航向的灯塔,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党的组织力、战斗力、号召力;要把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结合起来,用清廉铸就忠诚,用忠诚凝聚力量,全面建设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打造“清廉教育”,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政治保障。
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各乡镇(街道)、村(居民)委会,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政主要领导务必负起振兴教育发展的责任,定期不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切实帮困解难。政法、消防、文体、教育、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要结合“扫黑除恶”行动,加强协调配合,大力整顿校园周边环境,敢于向一切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的黑恶势力亮剑,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育、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学生营养餐和学校食堂监管,确保学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教育、司法、公安等部门要抓好学校法制、禁毒等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压实学校责任。学校要聚焦办学主业、人才培养、学校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抓教学为首要,统筹抓好教学和安全等各方面管理,切实保障学校各项活动高效运转。
压实社会责任。各行各业都要理解教育的艰辛,关心教育事业,把支持教育当作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地为教育发展提供帮助、增添力量;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正名鼓劲;要引导家庭注重管教、注重家风建设,积极推动家庭学校互动。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二)强化经费保障。
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一个比例、三个增长”,确保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学校建设经费。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保教师各项表彰奖励经费落到实处。
教育附加费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按比例用于教育,财政部门要认真核算、据实拨付。相关部门要出主意、想办法,依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扩大教育社会投入。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教育资金的监管,对各级各类专款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户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度,在投放及使用方面,向薄弱学校、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倾斜,着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全面实现奖、助、贷、勤、补、免等多元化资助,提高资助精准度。
(三)强化督导评估。
教育督导部门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突出推进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评估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建立健全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专业化督学队伍,强化对学校工作的指导。要探索管、办、评分离的评价办法,引入第三方督导评估,不断完善督导机制。要实行督导评估结果公告制度,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对督导评估发现的问题,定期跟踪、设置“闹钟”,该提醒的提醒,该督促的督促,该表彰的表彰,对站位不高、认识不够、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分层分级进行通报、约谈、问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过程可控。
(四)强化宣传教育。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的作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思想武装,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师生头脑。要加强廉政勤政教育,认真做好教育专项资金、工程项目、设备采购、招生考试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统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系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宣传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来源丨@鹤乡圣果 微信(ID:ZTHXSG)@昭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