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笔架山下崛起新希望 ——大关复兴中学诞生记!

 2019-06-11 16:31  来源:北纬29°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建忠 毛利涛

2019年4月10日,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而对于大关县的干部群众来说,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特殊日子。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和论证,大关县与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正式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大关复兴中学(以下简称“复兴中学”)由此诞生。这是继水富云天化中学、镇雄城南中学之后的又一所现代化中学,她的出现,必将载入我市教育发展改革的史册。

作为一个“新生儿”,大关复兴中学甫一出现就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那么,她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她的办学规模有多大,办学理念是什么,师资力量又如何?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前往大关进行了采访。


建校: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大关县经济基础薄弱,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但这个“穷县”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传统。神奇的笔架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大关名人:文思敏捷、才智过人的民国政治家、法学家张维翰;曾为云南省政府秘书长、有“神童之目”之称的吴良桐;曾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推动教育立法的龚自知;以及恢复高考后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并留在首都工作的任荣宁、考入云南大学出国留学后被选聘到北京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的刘富坤等,他们一个个靠着自己的才干与智慧走出大山,走向四面八方。“大关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一度时期成了大关人最自豪的描述。

“即使是在2011年之前,大关的教育依然处于全市中上等发展水平,最辉煌的时候是在2006年,当时有4万多学生参加全市中考,前十名考生中大关就有4人,其中3人占据前三甲,1人位列第七名。”提起大关教育的过去,在县教育局教研岗位上干了20多年的蔡世纯主任至今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然而,随着社会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教育资源紧缺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求上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关县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大关教育下滑的拐点出现在2013年,最严重的时候是在2015年,全县优秀生率和及格生比例一下子跌到了全市倒数第一。

“最近三年来,小学毕业生到外地就读的大概在800—1000人;初中毕业生到外地就读的也不少于1200人。也就是说,这三年来到外地就读的孩子总人数不低于2000人。这一现象的出现,致使大关优质生源大量外流,教育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死结。”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大关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吴维忠显得忧心忡忡。

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孩子到外地读书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是,直接加大了每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教育成本,以大关到水富云天化中学读书的孩子为例,每个学期家长都要去给孩子开家长会、看望孩子等,一个来回,光是交通费、宾馆食宿费平均就在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这笔费用在2万元左右。

由于办学投入有限,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大关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市其他县(市、区)相比有着较大差距,所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引进名校优质资源,创办一所龙头示范学校,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不仅成了县委、政府顺应百姓需求、加快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成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个共同心愿。

“对于大关复兴中学,县委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是要努力办好,而是要必须办好!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按照省一级完中的标准建设学校,并搞好服务和监督,把这所中学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一流中学,从而提升大关县教育的竞争力,树立大关群众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吴维忠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办校:用全新理念打造特色中学


大关复兴中学建校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采取“国有民办公助”的形式,引入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教师群体、成功的管理经验,推动大关教育整体提升。这是大关复兴中学建校的既定目标。

而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的引路人就是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郭昌奉。

1962年出生的郭昌奉,是地地道道的大关人。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所教学生历届高考成绩均超过省平均成绩,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荣获了云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英语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 2006年底,郭昌奉离开大关后,受命于危难之际,任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面对高校招生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冲击,面对“千校一面”和“同质化”现象严重,外国语学校优势难以发挥的困难,郭昌奉和他的团队最终决定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看起来的并不轻松的路:开展国际教育。经过13年的探索创新,郭昌奉剑走偏锋、大胆突破,最终带领这所籍籍无名的学校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特色教育之路,使之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省内唯一公办外国语学校。如今,该校已成为一所拥有初中、高中和国际部的多元办学学校,莘莘学子遍及国内外。

“教育关乎千年大计,在大关这样的穷县办教育,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在选择合作办学对象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慎之又慎。郭昌奉老师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长,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育资源,而且他又是土生土长的大关人,时刻牵挂着家乡的教育发展,所以选择跟郭昌奉老师和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合作,我们心里踏实。”采访中,每每谈到郭昌奉,蔡世纯总是赞不绝口。

没错。大关县和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手拉手办学,既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教育扶贫要求的具体体现,又是昭通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名”工程另外一种模式的具体体现,更是大关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在4月10日的签约仪式上,浑身透着睿智和儒雅的郭昌奉感慨万分,他说:“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将不负教育济贫、教育兴邦的使命,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更不会辜负大关县委、政府和家乡人民的重托,把成功的管理经验、先进的办学模式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带入大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是的。这种绿叶对根的情意,正是郭昌奉几十年心系大关、德润乡亲的真实写照。


兴校:大关教育发展迎来新的转折点

一个新成立的学校,在具备无限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承受着相应的社会期待和压力。

大关复兴中学同样也不例外。除了学校在硬件上的投入外,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该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团队、师资力量等软件建设。县教育局局长吴维忠告诉记者,按照双方合作协议,该校办学前三年,初中计划每年招收8个班,高中第一年计划招收4个班,第二、第三年招收6个班,均实行小班化办学。郭昌奉任复兴中学校长,此外还有以执行副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以及数学、语文、物理、英语等重要学科的老师全部来自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针对之前有人担心复兴中学落户大关,在选调优秀教师方面会不会“抽空”县内其他学校,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问题,吴维忠表示,这个问题他们也想到了。因此,为保证县内其他中学师资力量均衡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复兴中学除昆明团队外,其他教师都是面向县外选调,不足部分采取“同工同酬”方式招录优秀毕业大学生来充实。而对于少数教师认为复兴中学得到县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会不会是“厚此薄彼”的想法,吴维忠这样解释:复兴中学是“国有民办公助”,她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将触及大关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这正是我们目前所或缺的。因此,下一步,教育主管部门将以复兴中学为示范,加大对公办学校教师的管理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在利益分配上,继续推行绩效考核,打破“大锅饭”思想;同时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把复兴中学打造成全县教师进修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提升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蔡世纯认为,复兴中学落户大关,不仅给大关群众及其子女就近入学带来了便利,减轻了家长的负累,降低了经济成本。更为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这所中学为大关乃至贫困山区探索合作办学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子,对其他行业的改革也有很好的示范触动作用。

离开大关,途经复兴中学,记者看到校园内依然是机车隆隆,一派繁忙。负责该校前期筹备工作的周老师介绍,学校从去年5月启动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等11幢房屋目前已经封顶,正在装修。与此同时,学校初中、高中学生招录考试已经结束,对公开选调的教师也正在筛选和审核中,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关河岸边,笔架山下。地处昭通市腹心地带的大关县城,崛起的复兴中学紧邻213国道,距渝昆高速仅8公里,离昭通市区约一小时车程,交通便利。校园背倚翠屏峰,仰望笔架山,前临大关河,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诸多因素将会让这里成为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大关复兴中学,一所高标准、现代化中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诞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和转折点,为大关教育带来勃勃生机,让落后的大关教育真正走上一条“复兴”之路、辉煌之路。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