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6-10 15:19(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允琪 文/图)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生华已经做到了。30年笔耕不辍临习古人经典,学习昭通书画名家吴稀龄、陈明礼、陈孝寿等绘画技法,多年来潜心经典秉承传统、痴心山水间写生渐渐得“我山我水”的艺术风格。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李生华的山水长卷《乌蒙印象》已创作完成,这是他献上的一份厚礼。
衡量一幅山水画好坏,笔墨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另外,具有时代感、地域特色、个人特质这些要素也是山水画创作不可或缺的,而这些在山水长卷“乌蒙印象”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画作历时半年,从巧家县傲然兀立的药山起笔,到水富县宽阔大气的水富港收笔,历经11县(市、区),气势恢宏地涵盖大山包、黄连河、五尺道、两合岩、望海公园、国学文化公园、纵横交错的高速路、桥梁隧道、彝良县牛街古镇等历史文化、红色旅游、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概貌。画作共63张,长近120米,高0.5米,展现出乌蒙山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磅礴大气和大昭通大发展的宏伟蓝图。
“画家的责任感就是认认真真地去画,真真实实地去表达。”
李生华创作山水长卷的心思早在多年前就有萌芽,他一直把乌蒙山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想用大写意的手法来表现乌蒙山的雄奇险峻、粗犷豪迈。经过10年的厚积薄发,如今终于在促成了《乌蒙印象》山水长卷的诞生。半年创作的时间,对于李生华来说就仿佛是一天,在时不我待的创作冲动下,灵感犹如积蓄多年的火山爆发,不可抑制地喷发出来。然后,用饱满的笔墨、酣畅淋漓的笔风,倾泻成这一恢宏的山水长卷。
山水长卷《乌蒙印象》整个视角是从高空俯瞰乌蒙山的江河、峡谷为主,既写意又传神。这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强烈时代特征、生动完整的山水长卷作品,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李生华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长期坚持山水写生创作,走遍昭通大山大水后艺术积累的展现。他说,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倾注一生的绘画功力用大写意的山水画来展现昭通这些年的大发展大变化。
说起《乌蒙印象》山水长卷的绘画过程,李生华感慨颇多。在多年不间断的写生中,在他的眼里厚重的历史与雄伟的山水交相呼应。他的心中昭通各地的景点、建筑“散点式”存在着,如今在他的挥毫泼墨下,把这些景点、建筑都串了起来,成了“线状式”的布局。以乌蒙山的神韵入画,金沙江南岸、牛栏江峡谷、关河周边以及最能体现磅礴乌蒙气势的大山大川,很多地方都在李生华写生的画作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用大笔作画,既见水墨又有色墨交融浑然体,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彩墨山水、显得雄强而奔放、厚重而磅礴,在粗细相间中表现出意境和情趣。
纵观《乌蒙印象》山水长卷,可以看出李生华不喜欢用细笔雕琢,而善于用大笔挥洒、勾皴点染,一气呵成。整幅作品多取平远或高远全景式构图,不仅展现出自然山水,还表达了画家的人文情怀。李生华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形式为创作格局,艺术地融入了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名胜古迹、青山秀水、园林景观、自然生态等人文元素,把自己对家乡的所观、所想、所爱融入感情,倾于笔端,描绘出一幅气象正大、恢宏壮观的正能量作品,给人以虎踞龙盘、气雄势壮的感受。
“生花妙笔写山水,华夏似诗映彩虹。逸兴豪情龙蛇舞,操刀泼墨探无穷。”30年的艺术创作,李生华积累了一些经验,凭着这些经验和艺术追求,他将会继续走下去,这是画家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
(备注:以上所有图片均为“乌蒙印象”山水长卷的局部)
李生华
李生华 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于昭通。昭通市美术协会理事、昭通市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云南省美协会员,曾担任昭阳区美术协会主席。
1991年,拜昭通山水画家吴稀龄先生学习山水画;1996年,山水画作品《乌蒙山》入选云南省第四届美术作品展;1999年,山水画作品《报春图》入选云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美术作品展;1999年,山水画作品《乌蒙山有将军出》入选云南省美术协会主办的“迎接澳门回归祖国云南省书画展”;2002年,获昭通市文学艺术创作美术作品三等奖;2004年,山水画作品《山里人家》入选云南省文化厅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美术作品展”;2006年,山水画作品《千山竞秀》入选省公安厅、省文联主办的“云岭消防杯”书画展并获佳作奖。
2010年,被昭通市委宣传部编入《跨世纪的昭通人》一书;2016年,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协会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云南美术培训班学习;2017年,参加“中国梦・写意昭通”——2017年全省美术创作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协会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贵州美术培训班学习,参加“传扬长征精神・书画红色扎西”云南高原班学习;2018年,举办“乌蒙印象・春华秋实”李生华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