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4-04 11:11◆王文富
豆沙关,这个古老五尺道上的关卡要隘。从初认识豆沙关开始,几十年来我经过豆沙关到底有多少次,自己已记不清楚了。唯有三次印象极为深刻。
第一次到豆沙关是1979年,单位派我和其他两个同事到水富出差,我们从昭通城乘客车出发,到大关县城吃午饭,饭后客车顺关河而下到达黄荆坝(大关县吉利镇)已是傍晚,吃罢晚饭夜幕已降临,在国营旅社住下。次日一早上车,到豆沙关时,身边一位同事指着窗外的悬崖告诉我:“这儿就是豆沙关,你看那崖穴上放的僰人悬棺。”一路上我都在想,僰人是用什么方法将重达数百斤的棺材安放在悬崖上的?
客车行至盐津县城吃午饭,吃饭时有人问驾驶员走盐水路还是走筠连?回答说盐水路坍方还没清理完,必须走筠连这边。当晚住筠连县城让我们三人虚惊一场,旅社住宿要出示证明——没问题,我们有单位加盖公章的介绍信。吃饭咋办?人家这儿是四川,我们从总务室领的是每人15斤“云南粮票”!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排队买牌,当我给售牌员说明没有“四川粮票”,那妇人一声“老师,我们这里云南、四川粮票都可以买饭吃的”至今仍记得清楚。第三天下午到宜宾市,这次出差水富,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三天就完成了,原路返回,在豆沙关从车窗里多望了两眼僰人悬棺。
第二次到豆沙关是九十年代初,这次单位派出的一辆双排座130,当天在盐津办完事儿尚早,晚饭时驾驶员提议,我们到豆沙关游一趟下来再回昭通,得到大家的一直赞同。将车停在一处稍宽点的路边,一行六人顺山路爬上石门关。我不禁感慨自己站在了古人积薪烧崖、历尽艰辛开凿出来的五尺道上,雄伟的石门关屹立在关河边两千多年了,说它一夫当关,纵使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万夫莫开,绝对不是吹牛。我们不仅看见了五尺道坚硬的石头上被马蹄踏出的深深脚印、唐袁滋留在摩崖上的真迹、石门关通道以及五尺道旁香烟缭绕的观音殿,而且还驻足道旁仔细观看了对面悬崖上僰人悬棺,僰人是用什么方法放上去的?大家叹为观止。
今年春节期间,儿子说,我们去豆沙关玩一趟,女婿开着他的车载着一家人从昭通城出发,沿G85渝昆高速一路向北,一个多小时就到豆沙关了。呈现在眼前的豆沙关景区与我前两次见到的完全不一样了,景区前设置有售票窗口,一人一票40元,老年人、小孩、在校学生减半收费,管理挺人性化的。为了游客的安全,五尺道边都修了仿木结构的混凝土防护栏,唐袁滋崖这一国家级文物也修了一间房子保护了起来,为了满足游客一睹“袁滋摩崖”真迹,在房子的门边制作了一幅拓片镜框挂在那里让你大饱眼福。五尺道上坚硬的岩上深深的马蹄印依旧,还在道上建有观景台,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悬崖上的僰人悬棺,令我想起了前些年昭通电视台播放的毛利燕歌唱的“悬崖上挂着千古之谜……”我同众多游客一起步行在五尺道上浮想联翩,心里充满对开凿五尺道的前人的敬仰,感慨这条道路引来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与朱提文化的大融合,伟岸的石门关至今仍在向世人述说着“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古南丝绸之路上历史沧桑,也见证着二十一世纪内昆铁路上的火车、渝昆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往返奔驰的现代化运输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