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深山峡谷留法官情——巧家县法院挂钩帮扶驻村简述

 2019-05-24 16:02  来源:北纬29°

◆记者汪波

 盛夏的巧家,骄阳似火!

5月16日,开完会后顾不上吃饭的时间,巧家县人民法院院长申炜又风尘仆仆赶到挂钩扶贫乡镇——小河镇。

作为小河镇的直接挂钩县领导和单位帮扶乡镇,这一年多来连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跑了多少次。

“每个月至少有三次。”巧家县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杨传贵说,从巧家县城到小河要三个小时左右。

经过约定,记者从昭通出发在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村与他们会合一同前往小河镇。

 “开快点,这里有山石垮落。”会合后,在行车过程中申院长突然大声提醒司机道,原来通往小河镇的路经常会出现山体坍塌,稍有不慎就会被滚落的山石砸中。

一路险象环生。我们一直顺着弯曲的牛栏江而下,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

“早点休息。”为了第二天早起,我们到了镇上吃了饭后,就回到旅馆休息。


5月17日,天刚大亮,记者与家法院一行前往该院的包地。

“今年必须保证全镇脱贫并出列。”申炜告诉记者,今年巧家县是全县脱贫出列,扶贫已进入攻坚关键期,面对着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干部群众都在奔小康的路上快马加鞭。

“只有全力以赴,没有退路。”他说,作为小河镇帮扶贫困乡镇的县法院,一年多以来9名法官助理入驻村里安家扎营助力脱贫,在全院的努力下扎实地推动帮扶了各项工作。

“老乡,我们是巧家县法院的,是来您们包扶贫的。”自2017年巧家县法院被安排小河镇嘿格村后,申炜还亲自带领全院干警开始走村入户,与村民亲切交谈,边问边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困难和要求,并进行了政策宣传和脱贫计划引导。

“院长您们又来了。”面对着院领导的“突然”出现,驻村第一书记、家法院法官助理耿宁有些“惊喜”。

经过简短的交谈后,申炜召集嘿格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来到二楼办公室开会。

“现在工作到什么程度了?”“饮水工程进展怎么样了?”“卡户的农危改还多少没有动工?”

没有开场白也没有嘘寒问暖,申炜直接连续扔了几个“炸弹”,让在场的人员感觉气氛有点“不融洽”。

驻村第一书记耿宁和村支部书记周有先后把问题和困难一一作了解答。

“不仅要算收入,还要找支撑点。”听到后,他对在场干部讲,工作在于平时,不仅要把户和非卡户的收入算明白,还要找出他们的收入“证据”,这样不仅精确更是对群众负责。

“两不愁三保障这是底线。”在了解“农危改”住户项目时,得知还有4户群众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动工,申炜显得有些“不高兴”,但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他叮嘱现场开会的分管扶贫镇干部与镇上“合计”,把全镇出现类似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且成立“扶贫先锋队”对特殊原因和特殊贫困户的住户进行突击“加工”。

“那饮水工程呢?”在谈到饮水工程时村干部们有些“回避”,原来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发现该工程在施工过程出现了“节”。

“到底里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了了解工程的真实情况,申炜驻村队员带到实地踏勘。



“就是这里。”驱车几分钟后,一行来到田埂边,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在冒着高温作业。

“唐书记这个工程要盯紧呀,千万别掉链子。”通过和干部村民们的简短了解之后,申炜便掏出手机,现场打电话给镇党委书记唐兴祥确认了工程的具体情况,最后叮嘱当地村镇干部要“看好”饮水工作。

原来,由于家小河山高坡陡,加上是河谷地带,干旱也成了当地的“特色”,而嘿格村和瓦房村的人畜饮水更是成了当地村民“盼水”的头等大事。在得知此情况后,该院驻村扶贫队员向院领导作了工作汇报,经过县法院多次到水利部门争取和汇报,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该镇的两个村的310余万元人畜饮水工作纳入计划并立即启动。之后,驻村队员每天都和村民们起早贪黑,带领派出技术人员实地到数公里外的水源地勘测,并与当地村民达成协议开工。

“真正解决了靠天吃饭的局面。”说起这个饮水工程,村民田锦云感慨万千,他说自己多年就到外地打拼,靠着过硬的本领和诚意赚了一点资金,在扶贫队员们的说服下,他毅然回乡参与扶贫。通过土地流转与村民们一起办起了专业养殖肉牛合作社,百万人畜饮水工程不仅解决了他当前的难题,还为两村脱贫及脱贫后巩固提升脱贫效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巧家县法院驻村队员刚到嘿格村里时,部分村民对工作有些“不支持”,都是抱着看看和等一等的心态,一时给队员带来了被动的局面,甚至部分搬迁户还有不想搬迁的顾虑等。

面对着压力,扶贫队员们用以心换心,遇到农忙季节,白天村民们都在干活,就去帮助干活,再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调查走访,全面了解了该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发展情况、项目落实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意向等。经过向搬迁户反复讲解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两户不想搬迁的村民打消了顾虑,爽快地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了字。

村民们都说:“听院的没错,法官是代表着公平和正义的。”

之后,巧家县法院院领导还亲自带头,到嘿格村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召开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组干部、贫困户、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参加的“三会”,把当前扶贫和脱贫深入阐明和解释,使大家的思想顾虑逐步解开,纷纷对政府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

一年来,申炜与驻村扶贫队员共走访贫困户百余人次,召开座谈会十余次。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调查和走访摸底,对村民致贫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主要有:交通不便、缺少致富资金、基础设施薄弱、缺少技术等,他决定带领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扶。


了解村民致贫的原因后,申炜把村民脱贫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后,一有空就去贫困村,时间长了,村民们都习惯叫他“申大哥”。

“既要‘身’到,也要‘心’到。”这是申炜经常给驻村队员讲的话,并告诫队员们要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路不通,穷生根。”工作队员们克服当地山高路远、地质条件复杂的困难,发动带领农民修路,架起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桥梁,使贫困山村从此走出封闭。村里现在已有许多农户购买摩托车、货车跑运输,经济变了个大样。这仅是一个开始,为了切实改善了民生为突破口,巧家县法院还协调资金50万元,还把嘿格村5村民小组的6.5公里村组公路全部硬化,并且硬化了窜户路2000余平米,其中2018年新挖村组公路9.8公里,硬化2公里,全村村民小组均通村组公路,8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

路通了,产业不能掉队。驻村工作队还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工作的切入点,本着“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的原则,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投入资金,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使农民的收入有了稳定的来源和增长。

2018年底,嘿格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100元,超过县里下达的“人均年收入3500元”的脱贫指标。

“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支部”。

作为挂钩帮扶嘿格村的单位,巧家县法院驻村队在抓好村委会干部队伍的同时,建设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让党员成为扶贫工作中坚强的战斗堡垒。工作队还协助村委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推动依法治理。同时,驻村队员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村里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不仅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还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巧家县法院进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以来,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加强法官和从业人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服务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村民风貌明显改变,挂钩扶贫点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据统计,自巧家法院挂钩嘿格村以来,先后协调了资金500余万元修建了饮水工程和硬化道路,还修建了村民活动广场、垃圾池及农网改造,提升和保障了群众生活出行和质量。

在采访中,记者申炜还先后到该镇的瓦房村、新田村和小河社区进行脱贫工作的督导,每到一处都驻足与扶贫干部和村民们交心谈心,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而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无疑,扶贫对巧家法院来说,是一场双赢的“收获”。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范怀波(实习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范怀波(实习生)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