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5-20 16:51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2019年考纲突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近5年高考实验题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基础,例如2018年I卷和III卷考察的甲烷的取代和酯化反应实验。 2.具有时代性和应用性,例如2018年I卷考查的焦亚硫酸钠的制备,焦亚硫酸钠是食品常用防腐剂,特别是红酒,市面上所有红酒的防腐剂都是焦亚硫酸钠。 3.强化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更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2018年III卷硫代硫酸钠中硫酸根的检验。 结合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想要在冲刺阶段提升实验题得分,在备考阶段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是历年高考实验题的考核重点,在高三复习中,应回归教材,重视教材中的基础实验,例如溶液的配制(必修1-P16);中和热测定(选修4-P4);滴定曲线(选修4-P50);过滤、蒸发、重结晶、蒸馏、萃取(必修1-P6、选修5-P18/19);Fe2+和Fe3+的检验;有机实验等等。 近两年的实验题以教材典型实验为原型,经过改造、拓展、深化来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等,这类试题往往以新物质为载体,学生对新物质觉得陌生,得分往往不高,在复习中应注意强化典型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融会贯通。将典型实验分为三类:物质的制备、定量实验、定性实验。例如侯德榜制碱法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物质的制备,2017年全国III卷26题则利用了该原理;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可推及易被氧化物质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制备除了常规制备方法外,还有不少变式制备方法,利用氢气提供还原性环境则是其中之一,而该制备方法可以类推到所有易被氧化物质的制备。例如2018年全国1卷26题则完全利用该原理。
通过两次全省统一阅卷不难发现,阅卷过程中对实验题规范的表述要求严格,综合实验中常有文字描述型答案,学生常犯回答要点不到位或不全面的情况。为提升实验题得分,后期复习也应注重文字表述,避免非知识性失分。因此归纳常见实验题答题模板很有必要。常考的文字表述归纳如下: ①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沉淀洗涤操作: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③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④ pH试纸: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 ⑤气密性检验 a.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水柱页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b.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c.分液漏斗检漏,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玻璃塞,旋塞位置没有滴水或渗水;然后塞上玻璃塞,打开旋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⑥滴定终点现象: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或溶液×××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①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目的是什么,材料有哪些,题目给出了它们的哪些性质(特别注意新物质的信息),实验原理(方程式)。原理最重要,什么都离不开目的和原理。 ②明确实验流程: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流程,例如气体一般包括制备、净化、干燥等步骤;要较好的完成实验题,需明确每一步在做什么,带入物质,写方程式,知道生成了什么、剩余了什么,又可能带来什么新的杂质。 ③明确考点:实验题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是考点基本一致,例如气密性检验,分离提纯方法,步骤中某种物质的作用,计算产率等,确定考点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④规范答题:除文字表述外,答题时同时应注意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符号、书写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等细节,根据题意作答。 综上所述,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应注重基础,落实实验高频考点,规范答题,以确保实验题能稳中取胜。 作者简介 杨梅,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教育专业,从教13年,数篇论文获得云南省教育论文竞赛一等奖,担任昭通市2019届高三化学中心组副组长、云天化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长、新教师指导教师。 来源丨@昭通日报 微信(ID:hdwk2158200)丨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