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5-08 11:42“车子滑过泥泞的地方,泥巴溅到车窗都看不见外面了,路上的岩石把车子的底盘刮得巨响,我的心也跟着这个响声揪紧了。车突然停了下来,‘前面车过不去了,只有走路了’。”这是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打瓦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写在日记里的话,客观记录了当地山高坡陡、道路崎岖的实际情况。
下雨天泥泞不堪,干燥天气尘土飞扬。记者来到打瓦村,行走在宽度不足1米的进村道路上,跌跌撞撞,甚至有的地方需要用手爬……
2017年10月,昭通市大关县纪委监委派驻3名扶贫工作队员进驻天星镇打瓦村参与扶贫工作,队伍里有个瘦小却很能干的姑娘王秋婷,自打来此就和路“较上了劲”。在驻村扶贫的头两个月里,王秋婷与队员们跋山涉水走访了22个村民小组,走烂了从县城带来的两双运动鞋。
“想办法、修公路……”“我们尽快拿出基础资料,多跑跑相关部门……”“一边忙着调查了解,一边忙着协商捐款让地……”这些记录如今看来让人泪目,因为那个能干的小姑娘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18年11月19日,王秋婷在驻村扶贫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26岁如花的年纪。
“一切起于路,也终于路,如今公路修到家门口了,王秋婷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打瓦村打堡村民小组“五保老人”颜坤吉站在村口的公路前,叹了一口气。
王秋婷走了,她的贡献留在这里。2018年4月,当地通路项目纳入了政府的“一事一议”项目。3个月后,一条5.62公里长的公路联通了打堡、白岩、石厂、丰收、瓦厂、寨子5个村民小组,实现了达瓦村村组公路全面贯通的最后5.62公里。公路的修通不仅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难题,也结束了“祖祖辈辈人背马驮”的运输历史,打瓦村民的“心路”从此变得通畅。
秋婷,你走的第151天,脱贫攻坚工作还在继续
四月,正是万物勃发的时节,从大关县城一直流经打瓦村的彝岔河清澈见底,两岸的树木绿意盎然,河道边上的村民们也开始忙着建新房了。打瓦村贫瘠的山背焕然一新,山上的花椒结出新嫩的芽籽,河谷边枇杷树的果子层层叠叠挂满枝头,山坡的石头地里77亩猕猴桃基幼苗也已长得有膝盖那般高了。
“时值脱贫攻坚关键期,有幸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为脱贫攻坚奉献绵薄的力量,让挥洒着热血的青春奔走在打瓦村的每个角落。”这是王秋婷在驻村扶贫日志中写下的一段为自己加油鼓劲的话。王秋婷离开后,打瓦村里又来了一批新的驻村扶贫队员。郎磊是王秋婷的同事兼队友,是第二批进入打瓦村的驻村人员。“因为有了王秋婷与队友们打下的扶贫基础,如今的扶贫工作不再是夜以继日的走访和调查,目前最紧要的是对村民思想方面的教导,在扶贫产业上的扶持和扶贫情况的跟进上。”郎磊说。
打瓦村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下辖22个村民小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新的驻村队长谭云贤说:“脱贫攻坚不能动摇,更不能停止,驻村扶贫工作是一个持续的阶段,驻村人员完全把根扎进群众堆里,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2018年以来,包括王秋婷在内的驻村扶贫队员的努力下,打瓦村完成了7件饮水工程;硬化了两条公路共8.46公里;新开挖5.62公里公路,实现了22个村民小组道路全部开通,实现退耕还林2296亩,其中村民每亩收益2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3658元增加到2018年的3950元。
“路修好了,搞产业。”驻村队长谭云贤最近在忙着规划接下来的扶贫工作。“2019年,预计硬化村组公路15公里,建设村卫生室床位,手机4G信号到村室,2G信号全村覆盖,退耕还林推进产业……”截至目前,全村开展种植花椒产业、枇杷种植、猕猴桃基地产业分别为2662亩、668亩、117亩,2019年第一季度结束时,打瓦村新增41户164位村民脱贫,贫困发生率已经降低至22%。
王秋婷走了,脱贫大计仍在继续,谭云贤、陈吉开、郎磊、吴恂等一批打瓦村驻村队员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全村计划2019年脱贫出列……
秋婷,你走的第151天,村子在变化、产业在发展
去年11月,冬蜜大量上市的季节,王秋婷在朋友圈里的一条动态这样写:“这是来自大山深处贫困户王方明家的蜂蜜,第一批要的刚装好,还有想要的朋友抓紧了,剩余不多了哦,质量绝对有保证!”12个蜂箱,106斤蜂蜜,全部以高价售罄。去年,村民王方明依靠卖蜂蜜实现了14000多元的收入。
今年4月,在记者前去寻访王方明的前一天,王方明离开家到重庆外务工去了,但他家门前的12个蜂桶里仍然看得到勤劳的蜜蜂。
王方明的妻子刘章凤说:“单靠养蜂的收入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的日常开销,他只能外出务工,赚些零用的费用,贴补家用。”刘章凤说,外出务工已经成了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了。“他第一次出去,我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刘章凤说,等到蜂蜜大丰收的时节,王方明就会回来,那时候蜂蜜又能卖个好价钱,他也可以留在家乡陪陪孩子。
刘章凤的家在打瓦村去往打堡村组的路上,房子建在山腰上,是个独户,没有邻居。圈养了鸡猪,还有几只白鹅在门前叫着,站在屋外看去,能看到打瓦村弯弯绕绕的山路和正在绿起来的山林。驻村扶贫队员郎磊指着刘章凤家门前的那条公路告诉记者:“这就是那条在王秋婷和她的驻村队员一起努力下修起来的公路,其中的2.7公里就在今年道路硬化的指标里。”听及此,刘章凤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路通了,以后我的女娃娃就可以走路去上学了。”刘章凤的小女儿6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但是因为道路不通的问题,刘章凤夫妇两总是不放心把孩子送去上学。“等家里条件再好点,我们就买辆摩托车,送着孩子去上学也就方便了。”刘章凤这样考虑着未来的生活。
离开刘章凤家,前往77亩猕猴桃种植基地,记者瞅了一眼身旁的崖坡和深谷。这样的山路什么时候能变得平坦?村子什么时候能实现全部脱贫?或许希望就在8块钱为村民从网上“淘”来的猕猴桃基地里。驻村扶贫队长谭云贤说,猕猴桃基地幼苗的目前正在长叶发芽,长势正常,今年可以部分挂果,2021年就可以实现投产,到那时候,全村376户可以实现收益分红,因此鼓励村民大量种植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
晚间,当记者准备启程离开打瓦村委会返回大关县城时,村委会群众活动中心操场上,群众跳起了去年王秋婷为丰富挂钩扶贫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专门教授的几支广场舞。晚霞映红天际,男女老少自发汇聚,他们唱着、跳着,歌舞中承载了感怀和期望。
秋婷,你走后,村子沿着你努力的轨迹,越来越好了。(云南网记者 龙彦)
关注我,温暖你
原创不易,欢迎互动
你的爆料,我都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