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温暖的学校温暖的“家”——水富市博爱小学党建引领关爱留守儿童纪实

 2019-04-28 16:08  来源:

每天清晨,在水富2路公交车站点,总会看到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小学生自觉排队等候公交车的到来。车来了,他们整齐有序地上车,没有人插队抢座位,也没有人高声喧哗。看到有的老年人上车没有座位,这些孩子便自觉地站起来,轻言细语地和老人交谈、彬彬有礼地让座。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会让细心的水富市民心生温暖。

“他们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博爱小学的。”在2路公交车上,常有乘客在议论。

水富市博爱小学地处水富高滩新区,于2009年8月26日正式成立,因红“十字会”捐赠而命名。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296人,其中留守儿童174人,双留守儿童65人,农民工子女426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人数排名水富的小学之首。

学校立足留守儿童多、农民工子女多的实际,确立了“关爱每一个孩子 呵护每一颗童心”的办学理念。作为城区兜底学校10年来没有拒收一名学生,年年辍学率为零,为“学在水富”品牌打造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昭通市绿色学校、家庭教育和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示范学校、文明学校、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语言文字标准化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平安校园。

党建引领实施关爱工程,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党支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每学期开学,学校开展核查工作,做到家底清、数据准、情况明。党员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重点是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每月与家长通话一次,家访一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心“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和安危冷暖。在学习教育上,高度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要做他们生活上的知情人、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保护人,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温暖。去年,32名党员教师捐款3300元,为特困留守儿童和卡户生每人购买了新书包和学习用品。

同时,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文明劝导活动、争做文明小卫士、参与放养珍稀鱼放养活动、库区娃娃向家坝行主题实践活动、我为祖国点赞、汉字听写大家、经典诵读等活动,让留守儿童自主选择、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自我感悟,收获快乐,学会感恩,体验成长的快乐。学校还依托“3个德育基地”,以少先队为龙头、以中队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实效德育特色。学校聘请法治辅导员,联系中心敬老院、水富看守所、向家坝水电站等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留守儿童流动辅助站,围绕“红领巾心向党”这一核心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学校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努力构建“体验式德育模式”,让留守儿童在体验中发现高尚之美,发现良德之“利”,让道德实践,逐渐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之必需,伴随留守儿童的一生发展。在教学上,按照发展为本,师生主体、问题主线、思维主轴、认知主导的“一本四主”教学模式,引导留守儿童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从自己身上寻找发展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自卑为自信,变盲从到有主见,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座谈会,感受学校老师亲情温暖。每年“端午节”、“中秋节”学校召开留守儿童和卡户生座谈会,校长亲自作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现场组织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送祝福,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场面十分感人。

成立兴趣小组,发挥留守儿童特长。成立了“书法、绘画、跆拳道、舞蹈、合唱、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手工制作、微机、阅读”等兴趣活动小组,让留守儿童自主选择、老师专人负责。为让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学校“七彩书屋、博爱书吧”天天对学生开放。学校还坚持每年开展春秋两季学校兴趣运动会,两次法治专题教育和逃生演练,每年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留守儿童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

借助云富街道安江社区大党建,志愿者奉献爱心关爱留守儿童。发挥学校七个社团功能,党支部认真搞好“周末课堂”,每周2名党员教师辅导留守儿童,其他社团利用节假日和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校,开展关爱卡户生和爱留守儿童。水富市委政府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经常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学校调研、帮扶、爱心捐赠、面对面交心谈心等,真诚助教,真心暖人。

如四(二)班黄维乾、五(三)班周春兰,他们在老师的悉心教育下,健康成长,阳光自信。黄维乾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在学校同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成为人人羡慕的“特优生”。在他身上,没有丝毫留守儿童的孤僻和胆怯,更多的是乐观、勤奋、坚强,乐于助人。3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学校“博爱之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等。周春兰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父亲一个人在家,对其管理有所疏忽,其厌学情绪有所增加。班主任唐永松为此至少每星期上门一次与家长共同帮助周春兰,通过半学期努力,她开始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五(三)班学生李文杰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对我们很好,我们感到很温暖,博爱小学就是留守儿童们的又一个“家”。(作者:王善美 李乾荣)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