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纬29°
2019-03-14 14:54 葡萄井是“世界彝都·六祖圣地”区域内的重要景区之一。作为世界仅有、中国唯一的彝族文化圣地,在彝族流传下来的十八部《指路经》里,就有十七部指向这里。葡萄井得名于井水之中昼夜涌出的状若葡萄的泉水。葡萄井彝语“玛拉溢蚩”,在彝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六祖分支”就发生在这一带。这里是普天之下彝族同胞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众多民族流连忘返、旅游观光、商贸往来之地。为进一步将这里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2018年9月,昭通市彝学学会和昭通中云大慈集团联合发出了“葡萄井记”征文。来稿踊跃,稿件达五十余篇。评审专家严格按照征文要求,采取匿名评选的方式,在不知作者信息的情况下,逐字逐句推敲,严格把关,认真评选,进行打分。有阿诺阿布(彝)、普顺良(彝)、杨云彪(汉)、曹志光(汉)、王永泉(彝)5篇文章获奖。
玛拉溢蚩(1),葡萄圣井。索玛(2)朵朵井中出,珠泉颗颗水上吐。一井连三坝(3),秋水归北流。追忆往昔,土籍彝民,千倾池岸,安居乐业。门前背水水混鱼儿进,屋后砍柴柴富松脂馨。玆玆朴窝(4),大美乌蒙。七代宝剑在此武,八代骏马坝上骑,九代德古(5)在此出,笃慕(6)社稷在此立。三仙圣母佳话传(7),六祖威名赞歌扬(8)。彝人部落分支繁,子孙万代枝叶茂。远古传说,杜鹃啼血,子规啾鸣。布谷催春窦德甸(9),杜鹃喋血望帝归(10)。笃慕杜宇,索玛杜鹃,人与鸟,花与人,各族辉映,异音同种(11),何须征得今人论。同饮一井水,世代万变迁。祖先魂饮三口水,子孙谨记不忘恩。曾经旧圃麂鹿地(12),一代枭雄在此兴。彝汉部曲舞环刀(13),一井锁水定葡萄。袁滋摩崖封南召(14),宋皇划定指阿杓(15)。乌蒙天堑过红军,赤旗五星遍中国。阿噜白(16)前苹果红,朴窝山(17)上杜鹃放。乌蒙(18)渝昆高铁舞,昭通腾飞秋城兴。汉彝苗回各族聚,彝人老家荣光放。兄弟姊妹一家亲,圣井甘泉哺育忙。人亦融,文兼容,路道通,水流合,清泉依旧东流去,索玛珠泉勿论驳。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同饮一井水,中华说认同。
注释:
(1)玛拉溢蚩:彝语音译汉字书写的葡萄井名,意思是像一朵朵杜鹃花一样趵突的泉水。
(2)索玛:杜鹃花彝语称呼。
(3)一井:指葡萄井。三坝指:鲁甸坝子、昭阳坝子、洒渔坝子。
(4)滋滋朴窝:在《昭通旧志汇编》中记载,在昭阳区小白坡建过朴窝镇,在昭通坝子中有个山叫“朴窝山”,何为“朴窝”述彝语谓站在山上看四周皆平坦。彝族人文历中,滋滋朴窝是彝族分支繁衍的地方。
(5)德古:古彝头人的意思。
(6)笃慕:彝族中的人文始祖。
(7)三仙圣母:笃慕娶的三个仙女妻子。
(8)六祖:彝族中的三个仙女生六个儿子,六祖分六部:武、乍、糯、恒、布、慕。
(9)窦德甸:昭通最古老彝语地名,在朱提(舒匙)之前的行政区划。
(10)杜鹃喋血望帝归:汉文化中王帝在蚕丛之后的帝王,其他地方称王,他称帝,失去江山后,回归故土昭通,死后化为杜鹃鸟,每当杜鹃鸣叫之时,满山的红色杜鹃花开放,所以有成语叫杜鹃滴血。在彝族文化中,洪水以后彝族始祖笃慕漂流回昭通等地,建立基业。很多学者认为,笃慕就是杜宇,杜宇就是笃慕
(11)异音同种:说不同民族的语言,但是都是黄种人。
(12)麂鹿地:彝族古籍中记录的彝族头人中的一支,打猎中将一只麂鹿类的动物射中,这只动物带箭一直走,老追不上,最后到了旧圃这里,突然消失了。彝族这支头人,觉得奇怪、纳闷,再一看这里水美草丰,山水如画,最适宜人居住,从此定居在这里发展繁衍生息。
(13)彝汉部曲舞环刀:昭通东晋霍氏墓壁画,出土地点就在旧圃镇后海子的梁堆中,霍氏人生中最大亮点是将彝族和汉族组成了兵团,专家称“夷汉部曲”,其中多数为彝族,服饰与现今凉山彝族一样,在全国仅有一件。彝汉部曲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环首铁刀,个个英姿勃勃。
(14)袁滋摩崖封南召:袁滋摩崖是唐朝在盐津县五尺道上豆沙关上留下的国宝,记述袁滋一行,尊重彝族建立大理南召国的左列贝叶经习惯,报朝廷同意,刊石记录册封异牟寻为王的经过。至今,袁滋摩崖书写方式还保留古彝文书写格式用汉字写成的摩崖,是民族团结的示范碑刻。
(15)阿杓:是宋朝策封的乌蒙王,位于盐津县普洱镇夷都山,山前有夷都城遗址,山下有乌蒙王阿杓墓,至今保留完整。该地罗氏家族的墓地,有一关坟是母亲和儿子合葬的彝族文化坟,叫“两世同堂”。根据罗氏家谱,起祖于江西,考证记录是误传。是因耻于夷地,于是误传云“江西入籍”。
(16)阿噜白:彝语地名,现今称“阿噜白梁子”。位于鲁甸县城后面的一个梁子,彝语意思为“像龙一样的山”。
(17)朴窝山:彝语地名,现今的坡山所在地。因后来移民难记,将“朴”“窝”连拼变“坡”,《昭通旧志汇编》中记录彝语翻译为:站在上面看四周平坦的地方。
(18)乌蒙:昭通雍正八年以前的行政称谓,是彝语音译汉写的结果,称乌蒙的时间超过1000年。有的彝文古籍记录,罗乌蒙家居此强盛,部族名变地名。有的认为,彝语中的“乌”是头或首,“蒙”是指“天”,是天之首之地。昭通雍正年间屠城的土城,在当地百姓中称“天梯土城”。雍正年间镇压彝族后,反“乌蒙”的汉语意思“乌暗蒙蔽”,改“乌蒙”为“昭通”,叫“昭明宣通”。如今永丰镇元龙有个地方,叫乌蒙寨。
王永泉,彝族,1961年生 ,镇雄县人。1984年医士专业毕业,分到坪上卫生院工作,是一名外科医生。1989年到县卫生局工作,1993年到昭通市民族部门干行政工作至今。撰写的报告文学《我的家园我的梦》获云南民族报和红塔集团举办脱贫攻坚征文一等奖 ,《散居民族权益立法调研报告》获云南省民委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杜慕(杜宇)以昭通为中心区域繁衍生息略论》被收进《跨世纪的彝学探索》一书,参与编辑出版《中国云南彝族》和《云南彝学研究》第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