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产业的昨天与今天

 2018-03-21 09: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进昭鲁大地,一片春耕忙碌的生产景象。而作为昭通农业特色产业标兵的“金叶”——烟草产业,合作社育苗、烟农与烟站签订合同、大型耕地机深耕起墒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育足苗、留足地、栽足烟、收足量

在昭阳区布嘎乡布嘎村花鹿坪小组,占地100亩左右的花鹿坪金叶合作社,18个塑料大棚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白光,数名工作人员穿梭于大棚间,揭棚膜、拉遮阳网,对育下的烟苗进行光、温、水、肥等田间管理。据介绍,该合作社自2月8日以来,按40%、40%、20%的比例分三次育苗,有序推进烟苗的播种工作。

据了解,该合作社所育苗共8.8万盘,解决所属片区26345亩的烟苗供应。而布嘎乡还有一个集中育苗点在迎水村,可解决8200亩烟苗的需求。近些年来,昭阳区探索着合作社带动烤烟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有效探索流转土地100亩建立专业合作社及育苗基地,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开展烤烟育苗、机耕、起垄等服务。

布嘎乡有着30余年的种烟历史,因受海拔、气候与水源的影响,该区域种植的烟叶品质相当高,很受市场欢迎,从一定程度来讲,布嘎乡的烤烟是昭通烤烟的一个标杆。

在布嘎烟叶站,记者看到,前来与烟站预签订种植合同的村民共100多人,仅花鹿坪小组就有70多户村民与烟站预签合同,今年新增近10户。

为了保证今年的烤烟种植面积,以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现代烟草农业为理念。市烟草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在洋芋播种前,就对烤烟地块提前进行了全面规划,全面落实了烤烟种植地块,对于不种烟而地块在规划区内的,以与农民协商土地流转等方式来确保烟区的连片,保证烟叶质量。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合作社统一服务的方式。据鲁甸县烟办主任翟汉忠介绍,鲁甸县有10个乡镇种烟,有5个合作社集中育苗,确保全县5.72万亩、收购15.6万担的目标实现。

今年,全市在留足地、育足苗、栽足烟上着力,昭政办发[2018]13号文件要求,做实做细做优烤烟种植规划,解决了在什么地方种烟、种什么烟、种什么品种、种多少株、什么人来种烟的问题;在育苗上,严格按照每亩提供1800粒和一穴一粒的要求精准播种;在栽植上,严格按照110厘米×55厘米或120厘米×50厘米的移栽技术标准规范移栽。全市对已建的54个烟农合作社优化整合为28个,召开组建市级联社发起人设立大会,筹备建立全市烟农合作联社,联社已通过公开招商方式开展农膜、育苗物资的合作经营;指导建立完善相关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烟草与合作社服务的工作流程,理清烟草可经营资产归属关系,围绕主业开展专业服务。

2018年,全市紧紧围绕烤烟合同种植面积24.1万亩、收购计划65万担、收购上等烟比例63%以上、收购总值8.78亿元以上的目标,全面实施“留足地块保株数、栽点同步核株数、五类人群重监管、责任绑定抓落实、有偿举报堵死角、签字背书保结果”等硬化措施,确保合同签真签实签足。

夯基础、减劳力、降成本、增收入

在布嘎村,可以看到,整个规划烟区内机耕路四通八达,烟草浇灌池星罗棋布,一潭潭清水在微风吹拂下泛起微波,取水管道纵横交错,规划地块已经在去年冬天完成了深耕,在经历了冰凌、霜冻后的耕地不但减少了病虫害的侵蚀,还让土地更酥软,人走在上面都有下陷的感觉。

花鹿坪村13组的村民李世贤种烟已经有34年了,在1984年,其已经在永丰镇开始种植,最开始时一年种植有十四五亩,2017年种植22亩,每亩产值在4000元左右,年产值达到9万多元,烤烟的收入占据了他们家收入的60%左右。现在一家人靠种烟及务工,生活得很富裕,不但修起了新房,还买上了一辆东南DX3的城市SUV新车。

说起现在种烟,李世贤很有感触:由于采取了机耕机耙,收费也不高,原来用牛或微耕机耕,不仅费力、还费时,育苗采取集中育苗的方式来供应给我们,不但保证了烟苗的品质,还大大减少了我们在育苗上所花费的精力与金钱。以前的育苗,在撒下烟种后,没有薄膜及遮阳网,只能用松毛来盖,一天都在忙着管理,不但要浇水,还怕晒死烟苗,有时育苗失败,只能四处找苗栽种。在假植时还要装营养土,花工费时,烟还种不好;现在,在烟草部门的指导下,采取集中育苗,实行了膜下小苗移栽,成活率都在95%以上,仅栽一亩地至少可以减少三个工以上。多年来,政府及烟草部门大力实施烟水配套工程,我的烟地中就有11个水窖,平均两亩地左右就有一个水窖,解决了移栽时的取水困难。

花鹿坪村民小组长吴世祥说:全组共有90多户人种烟,我去年种植29亩,共卖了11万多元。今年签订种植烤烟27亩,力争实现收入9万元。

在技术上,昭阳区烟草部门以大烤房代替了原来的老式小烤房,修建一座大烤房,采取烟企补助3万元,政府补助1万元,加上烟农投工投劳来建设。一个大烤房可以烤15至20亩的烟叶,不但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好,也大大减少了烟农的投入。

李世贤就烤烟生产算了一账,他说:一亩烤烟生产垫本在400元左右,加上烘烤成本在1000元左右,一亩地除去劳动成本纯利润有1500元左右。

从昭阳区烟办到布嘎乡任职又到烟办任主任的杨绍斌说起了布嘎乡烤烟产业的发展。2008年时,全乡烤烟规模在6万担左右,2009年增加到7.2万担,2015年提升到10万担左右。记得刚到布嘎乡的时候,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当时刚启动小水窖建设。随着烟草配套水、路、房、棚、站、机等建设全面推进,不但降低了烟农的投入成本,也大大减少了烟农劳力的投入,原来一亩烤烟得需40个工以上,现在只要二十四五个工了。仅2008年的一年时间里,全乡的烟草配套项目就达1亿元左右,到2017年末,总投资达4亿余元。为了让烟农更好地掌握烤烟种植技术,区烟办每年都配合乡镇烟叶站对烟农进行培训,一年就达三轮的培训,从种植、烘烤、销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做到在技术上细化,在思想上疏导,全面巩固烟农的种植基础。

2005年至2017年,全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共投入烟草行业补贴资金13.81亿元,其中,国家局补贴资金7.42亿元,省内烟草补贴资金6.4亿元。已建成烟水工程57014件,机耕路157条,改造新建密集烤房33944座,烟草农业机械8500万台(套),育苗大棚191座;基本烟田土地整理9件。这些项目的建成,可受益基本烟田面积达到90万亩左右。

2013年至2016年,国家局已批复我市烟草援建水源工程建设项目8件。其中,小(一)型水库6座,总库容2352.9万立方米,引水干渠2条73.66千米。项目概算总投资8.64亿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6.6亿元,政府配套投资2.0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解决16.52万亩耕地灌溉和13.8万人饮水问题,将对昭通烟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2018年,按照国家局“生产急需、量力而行”总体要求,通过市县区共同努力,认真规划,严格评审,拟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33件,其中水窖400口,密集烤房700座,育苗大棚1群4座,烟草农用机械1029台(套);申请烟草行业补贴资金3046.65万元;力争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抓紧烟草援建水源项目昭阳区润昭工程和巧家县铜厂水库设计方案调整和配套报告修改完善,上报国家烟草专卖局并确保通过评审批复。

建示范、提品质、抓规划、促转型

随着现代烟草行业的发展,烟农、公司、厂家三位一体的市场化需求,高度与市场接轨的烟草行业对烟叶生产的要求更严格、更规范。只有大力推进产业化、品质化,方能让昭通的烟草行业走得更远。

在鲁甸县龙树片区,以合作社为依托,引进老烟区有种植技术和投入能力的种植能手,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到该片区种植烤烟4000亩,目前已经在进行整地、起垄等前期工作。据县长马洪旗介绍,鲁甸县多年来的烤烟种植面积都在6万亩左右,烟叶收购量在17至17.5万担之间。为了拓展全县的烟草产业,积极规划和发展龙树片区的新烟区。合作社从育苗、移栽、节令把控、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烘烤、分级各个环节全程指导,目的是通过流转的方式组织当地劳动力跟大户打工、学技术,带动长远发展。

为了促进该片区的烤烟产业发展,鲁甸县整合项目资金4700万元,加强该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管引、水池、机耕路等项目,确定了37户大户到该片区种植烤烟。

今年,全市将举办2万亩市级标准样板,以此为示范带动大面烤烟规范化种植,努力提升全市的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巧家、镇雄、彝良、威信、大关、永善等县将严格落实“高烟下移”措施,镇雄、威信将严格落实“阴烟阳移”的要求,确保取得明显实效。各县(区)在统筹好下2上2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毫不动摇地以最低1100株折算一亩进行地块规划。

在突出抓好品种纯度上,坚持以工业需求为主导,抓好良种、良区、良法配套 ,确保田间长势长相彰显品种特色。按照“一乡(站)一品”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种植品种,确保生产区域的品种纯度。 各种烟区继续围绕计划外品种“不育、不签、不栽、不收、不扶持”的工作要求,确保辖区内100%种植计划内品种,全力实现品种纯度100%的目标。

同时,在2017年的烤烟生产过程中,已经成功创新移栽方式,充分借鉴贵州经验,在镇雄、威信整县推广井窖移栽4.15万亩,在昭阳、鲁甸、镇雄、威信等县(区)积极开展杯罩移栽试验;创新推广应用小型农机具。在烤烟移栽和中耕环节推广应用打塘机、打孔器、施肥枪、环状施肥定位器、中耕除草机等小型简易农机具,达到减工降本的目的;创新绿色发展方式。全市开展绿肥种植9.6万亩,堆沤农家肥12.35万吨覆盖大田面积23.67万亩,商品有机肥示范1.5万亩;育苗棚黄板诱虫实现全覆盖,蚜茧蜂防治烟蚜23.86万亩,应用生物农药9.55万亩;推广生物质能源、纯电能等烘烤240余座。今年,将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合理密植、适时集中膜下小苗移栽、平衡施肥、绿色防控、专业化烘烤等关键,不断探索、创新,全面推进科学生产与生物防治工作。

在打假工作上,始终保持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工作高压态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案件查办,注重源头治理,突出司法惩治,及时查处“假、私、非”卷烟和非法倒买倒卖烟叶等不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维护了全市烟草市场经济秩序。

纵观昭通烟草产业的发展史,从1997年的217万担到2018年的65万担,可谓一路发展、一路萎缩,不断放弃自身的主动权;市委书记杨亚林多次到烟草部门调研,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看到市委市政府对烟草产业的重视与发展决心。“作为烟草部门,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全面落实筑牢稳的基础、做足进的功夫,打牢烟叶生产第一车间,为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做出引领和示范。也可以说这是昭通烟草产业发展的又一新的起点。”市烟草公司经理任志斌说。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民生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