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精准施策补短板 坚决打赢攻坚战 ——云南代表委员热议脱贫攻坚

 2018-03-09 23:1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夯实基础 注入发展动力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我国多年扶贫工作中让人耳熟能详的口号之一。云南不少贫困地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落后,直接造成农副产品销路不畅、旅游资源无法开发,发展滞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加快发展基础,成为不少贫困地区的共同挑战和重要任务。

    “交通不通、困在路上,制约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成效。”昭通市市长郭大进代表说,交通落后是昭通最大的瓶颈和最短的短板,突出表现为“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有明显不足:“最先一公里”主要是交通大动脉没有形成,使昭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最后一公里”就是到村到户道路没有完全实现连通。对此,昭通将抢抓机遇,聚焦县县通高速目标和高铁建设,打通大动脉、建好扶贫路、建设大枢纽,为脱贫攻坚和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对怒江来说,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是关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正山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十分关注,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大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他建议,应给予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阶段性差别化政策,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大投入,带领大山里的群众共同过上小康生活。

    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重头戏”。只有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才能夯实脱贫基础,从长远上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齐建新代表介绍,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迪庆州正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例如大力发挥在海拔、土壤、气候等方面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松茸、虫草产业,以及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等。他特别提到,香格里拉的葡萄酒产业正实现快速发展,生产的红酒已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向高端市场,为地方经济和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挖穷根 增强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内生动力不足。当前,随着脱贫攻坚战向纵深推进,脱贫政策日益精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扶持力度前所未有,但扶贫工作越走到“最后一公里”,内生动力问题越成为“硬骨头”。不少来自脱贫攻坚战最前线的代表委员对这一情况有着切身的体会。

    “生活富了,脑袋不能穷了。”姜建萍代表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的干部。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她认为,“治贫”必先“治愚”,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通过公共文化设施扶贫和文化惠民扶贫,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引领更多群众从精神、物质上齐步“脱贫致富”,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根子上和长远上实现脱贫、改善群众生活的关键所在。

    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扶贫要扶到群众的心坎上、扶起群众的精气神,就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依靠党领导下的组织体系、动员能力和干部队伍,从根子上解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此,代表们有着共识。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谭德才代表是永善县茂林镇永兴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位当了30年村干部、坚持不懈带领群众增收脱贫的“云岭楷模”用自己的经历生动诠释了这句感悟。他表示,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工作在脱贫第一线,不仅直接掌握着最真实的贫困情况,而且是最直接的脱贫责任人,希望国家出台更多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为基层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如果不组织强大的工作力量来推进,哪怕钱花得再多、项目再多也落实不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文辉代表介绍,怒江州委、州政府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实战队”,州、县(市)分级选派队员,每个单位每批次派出三分之一的干部职工,3年内选派万名干部充实到农村一线,保证每个贫困村的村民小组(自然村)都有实战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实战队员帮扶。

    八方支援 汇聚强大合力

    中央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年来,全国全社会的倾情支援为云南扶贫事业提供了强大助力,也让云南各族同胞深深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要实现如期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汇聚起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

    “建议国家给予参与扶贫事业的企业更加充分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到‘万企帮万村’活动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协主席黄丽云委员介绍,三峡集团对景颇族进行帮扶,对该民族群众改变生产生活面貌、实现增收脱贫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但当前主要是国有企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对民营企业参与脱贫的激励政策还不充分,导致其积极性还不够高。她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履行社会使命、投入脱贫攻坚,动员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帮扶挂钩边疆贫困村,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作为一名“院士”代表,朱有勇最希望把“科技扶贫”4个字叫响。近年来,他率领的研究团队推广的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示范和应用已成为科技扶贫的成功典范。“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好的资源,但是由于缺乏科技和市场,没有很好地把资源利用起来。”朱有勇说,在定点扶贫工作方面,已经有大量的院士、博士战斗在云南的脱贫攻坚第一线,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了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带动了大量贫困群众脱贫。

    “去年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回顾过去,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界的大力帮助。”齐建新介绍,在脱贫攻坚中,上海市直接挂钩迪庆州,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分别挂钩香格里拉、维西、德钦3个县,多个厅局、企业也在对口帮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不少挂钩企业组织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到省内外务工,不仅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更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不少人返乡后创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云南日报记者 张寅 陈晓波 左超

    瞿姝宁 杨之辉 赵岗 尹瑞峰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天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