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3-09 10:35 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在接送孩子的问题上,作为在家庭占主导地位的父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学会放手,并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能力,当然是件好事。但事实上,作为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问题,“接娃难”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很多诸如交通环境,治安状况,教育资源不均衡、不能就近入学等等复杂的原因。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要彻底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还得要落脚在依靠学校、部门乃至社会形成的合力上。
其实,这些年来,在“接娃难”的问题上,媒体关注不断,社会各界的努力也没有间断,有的地方正在探索和尝试一些做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最近几年来,针对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部分省市地区实行的校车服务制度。虽然我们知道校车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不足,有待改善,但不能否认它在解决接送孩子这个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
再如,上海市教委近年来推出的“看护服务”,也不失一种可行的办法。这一服务的具体内容是,由学校和社区合作,组建社区志愿者担任看护工作,整合公益性组织、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放学后的看护服务。教育部门要求,看护服务期间,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习、做游戏和课外阅读等活动,但不得将看护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让学生们轻松愉快的度过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这项“新政”的推出,使得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让许多放学后无法回家的小学生不再无处可去,解决了一些上班族父母的后顾之忧,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好评。
又如,哈尔滨市部分学校通过社团组织、家委会协调等方式,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探索解决学生和家长“时间差”问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总而言之,在“接娃难”的问题上,类似的探索和努力还有很多,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值得推广。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延续和希望,也是国家的花朵和未来。因此,破解“接娃难”的问题,不单单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需要负起的一份责任。行文至此,我想起了知名媒体人毛开云说过的一段话。他认为,既然“中国式接送”是一个社会问题,就应该由全社会想办法去解决,完善教学设施,解决孩子就近入学,是政府的事;维护交通秩序、整治社会治安,是交通、公安部门的事情;设立“学童拥护员”、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是学校的事情;勇于放手,教会孩子自强自立,是家长的事情。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各方面携手,“接娃难”的问题才有可能慢慢减少,直到最终彻底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