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3-07 10:08◆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娟
不速之客想光顾,有邻居巡逻盯梢;孩子夜半发烧,有邻居帮忙送医;就连晾晒的衣服被风吹掉,也有街坊帮忙收拾。文渊社区地处昭阳区古城中心,社区户籍2246户6714人。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昭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优秀村(居)”“平安社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共青团市委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儿童之家”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社区里的每一个小家庭,邻里之间互助互帮。几位老人说,“一家好,不如家家好,千好万好,不如岁岁平安好。”
文渊社区属于老旧城区,家家户户相连,由于入住人口复杂,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盗窃、失火时有发生。几年前社区发起居民自愿加入夜间巡逻队,“抱团”维护社区治安,巡逻队的队员们每天晚上都要把社区的每条街道走一遍,确保社区的每个角落没有安全隐患。社区还发动群众创建了群防群治微信群,制作了电话联系簿,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哪家有事都可以互相通气,互帮互助。
“邻居们,谁在家帮我拿下快递吧”“今天天气好,有没有哪家要装香肠的,一起去菜市场买肉吧”“可以放学帮我接一下孩子吗”社区的张先生展示了小区居民微信群里的聊天内容。张先生说,自从有了这个微信群,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在群里一招呼,就都有人解答,邻里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一边是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一边是低矮老旧的房屋黑暗土气。2016年,文渊社区毛货街和杨家牌坊纳入了棚户区改造,这对唐兴莲和甑朝美两位邻居来说无疑是个大好的消息。但是棚改工作涉及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一个墙角,一个阶梯,一个围墙都关乎利益,唐兴莲和甑朝美两家的房屋都属于临街的住户,位置好,为了让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唐兴莲和甑朝美两家带头搬出了老房子,暂时租房子住。文渊社区主任马力介绍说,唐兴莲和甑朝美在棚改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社区评选他们两人为2017年度的“好邻居”。
66岁的阮玉兰,已经退休11年了,退休前在小学教书,阮玉兰在社区里为孩子们辅导作业,为孩子们传播社会正能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阮玉兰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给孩子们正面的引导。我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把社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家人,只要社区需要我,不嫌弃我年纪大,我会一直服务下去。”像阮玉兰这样的社区志愿者还有许多。
志愿者梁崇清就是其中一个,今年53岁的她,2011年以前丈夫还没有得尿毒症时,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自从丈夫病倒后,一家人的负担全部压到她身上,孩子还在读书,家里老人都患有慢性病,梁崇清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社区了解情况后,为他们一家争取到了社会的帮助,解决了丈夫部分医疗费用,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也由市直工委和团委负担。社区还帮助她参加了月嫂培训班,学习了技能,梁崇清每月也有了生活来源。
在文渊社区里,许多贫困家庭里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场电影都没有看过,文渊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平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了西岳影视城相关负责人,联合社区一共争取了到170张电影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感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区在融合邻里关系中扮演着“黏合剂”的重要角色,不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进邻里感情,还开办了电子阅览室,增添健身器材,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较好的休闲活动。不仅如此,还开办了全市首家社区老年大学、全区首家社区科普大学,利用教育阵地,开办书法、美术、手工编制、老年歌唱班、电脑等课程,,进一步活跃社区文化。这些举措不但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而且居民之间因活动而相聚,因相聚而相识,增加了沟通了解,陶冶了精神境界,相处更加和谐。
文渊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平说:“邻里互助拉近世道人心,居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和美、和睦的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邻里守望互助成为打造平安社区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