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安大和谐丨文明家风 其乐融融

 2018-03-06 16: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何绍全家庭印象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申正勇

隆冬时节,从水富沿金沙江逆流而上,百里左右,便来到山水新城——绥江。由于向家坝电站的修建,原来汹涌混沌的金沙江变成了清澈碧绿的深潭,高峡平湖间展现出了一派平安祥和的景象。

湖边住着一户何姓人家,他们也是和绥江县城的千百户人家一样,从老县城整体搬迁到新县城的。他们的房屋在几年前已经被湖水淹没,永远地沉入江底。但是,他们的家风却在新县城落地生根,发芽开花。记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远近闻名的何家,这个大家庭的长者叫何绍全,今年已经98岁高龄,膝下有2个儿子4个女儿,几年前就已见重孙,四世同堂一共31个家庭成员。

看到记者到来,何绍全的三儿子何世碧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客厅里挤满了这个家庭的老老少少。何世碧告诉记者,解放前,他们的爷爷从四川安岳挑生意来到绥江,从此安定于此。父亲早年担任绥江县中城镇人民街居委会主任,由于一直喜欢关心帮助群众,大家多年来一直亲切地称呼他为“何街长”。老人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全家的幸福生活。”几十年来,何绍全主动调解邻里纠纷,化解民间矛盾,在群众中威望较高,大家分外信任他。前年看到一肖姓特困户家庭困难,何绍全就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资助这家人,帮助其渡过难关。另外一王姓困难户家因为家庭琐事,夫妻俩吵架离婚,通过何绍全老人的劝说,最终重归于好。

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何绍全老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争当先锋,为他人树立榜样。以前脚手灵便时,都是亲自到自己所在的党支部按时交党费,在2008年汶川5·12地震时,老人还主动交了一笔数额不小的“特殊党费”。后来行动不便,他就委托四女儿何世珍按月帮自己领取工资,首先把党费交完后,剩余的工资平均分给子女,自己攒下的零花钱就作为鼓励子孙们的基金,逢年过节、或者子孙生日、或者学习进步,他都会象征性地给点钱,表示庆祝或者鼓励。

何绍全在外调解左邻右舍矛盾,在家为子孙们树立了好榜样,每个人都自强自立、自律自爱,家庭成员间互相关心帮助。

何世碧说,老人一直教育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贪不占。何世碧从1985年就开始修公路、架桥梁,几十年来一直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天天和工程打交道,和资金打交道,也算是高风险行业。但是,直到2012年退休,自己经手的工程没有一处出现质量问题,自己经手的资金没有一笔糊涂账,清清白白地干到退休。

听县妇联的工作人员介绍,何世碧也继承了父亲何绍全的品行,乐于助人。绥江喜欢对自己尊敬的人称“哥”,何世碧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呼何世碧为“何三哥”。左邻右舍有个红白喜事总能看到他忙前忙后,大家有什么困难总最先想起“何三哥”。

何绍全的孙媳妇林静原本是大关人,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绥江县公安局工作。她告诉记者,和先生何弦谈恋爱时,就是看重了何家的家风严肃又民主,在大家庭长大的人正气、阳光,家庭气氛和睦融洽,三亲六戚团结互助,最终决定融入这个家庭。

何世碧告诉记者,他家30多口人中,很多都已成家立业,一些还成为了单位的骨干或者行业的佼佼者。到目前,家庭成员中没有一个违法乱纪,也没有一家离异。他们对儿孙的教育都是从小开始,从点滴开始,希望潜移默化地把后辈教育好,希望把祖辈传下来的良好家风代代传下去。

采访完毕走出何家,虽然早已是天寒地冻的严冬,但整个人都还沉浸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整个身心都温暖如春。心里一直在想,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我们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民生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