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小平安大和谐丨山背后传来的“和”声

 2018-03-06 15:3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汪 舒

1月26日中午1时许,65岁的肖永才在自家的旧房子里花了近10分钟时间,换上戏服,走向院坝。院坝里早就站满了人。临近年关,学生放假,村民返乡,人气比平时旺。

一个由七八个纯粹的乡村居民组成的“乡村文艺活动队”,用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在寒冷的冬天带给乡邻、家人的是欢笑与赞许。

这个叫山背后的偏远小村庄,是盐津县牛寨乡新华村一个村民小组,42户200多人口的小地方,因为一个家庭由内到外的和谐团结家风的影响,呈现出崇尚文明、以德治家、乐于助人的风貌。

早在1997年,香港回归,乡村文艺活动队到盐津县城表演,抱回了一个一等奖。到了2017年5月,搁浅多年的乡村文艺活动队重新组建。排练地点就在肖永才家,节目内容有迎接党的十九大的、有反映村庄变化的、有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的,这些内容通过“演员”们独到的理解,运用舞蹈、快板、独唱等方式体现出来,很容易得到观众接受。

无论是舞蹈、二胡独奏,无师自通的肖永才特别投入,完全沉湎在音乐艺术之中,让声音穿过村庄越过高山在天地间回荡。

“我们肖家在这里居住70年了,一家人要在一起才好,看着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就会高兴。”

这个普通甚至是看上去落后的村庄里,肖永才一家可谓四世同堂。80岁高龄的叔父、同辈的兄弟姐妹、子女及孙子,很多时候都是同一口锅煮饭,甚至多年前另嫁他乡的大儿媳,也回到了这个家。

10多年前,肖永才年仅25岁的长子跑货运,不幸出了车祸,妻子丢下六岁、四岁的两个孩子,另嫁千里之外。原本贫穷的家庭遭此变故无疑是雪上加霜,次子肖元海毅然扛起家里的重担,历经种种艰辛走向创业之路,不仅供侄儿侄女的生活和读书费用,还当做亲生孩子教育。多年过去,侄儿已经成家立业,侄女在读大学。看到儿女争气,嫂子回来了。

对于儿媳的到来,肖永才说:“始终是一家人,他们团聚,我就放心了”。

从“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到“邻里街坊都是一家人”,这些朴素的观念转化成一次次具体的行为,在山背后这个小村庄诠释着什么是真诚,什么是温暖。“乡村文艺活动队”从成立到开展活动,肖永才一家负责提供活动场所,大多数时候,节目排练完,肖家做好的饭菜、茶水就摆上了餐桌。

实际上,肖永才一家并非富有,仗义疏财也仅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大家都要好起来。所以,虽然家境贫瘠,却往往不吝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家庭与外界的关联在被肖永才称为“顶梁柱”的肖元海身上体现出来。

家庭的困境和父辈的教训成为肖元海商场上的动力。“诚实创业、乐于助人”,当肖元海面对家庭困境负债经商时,肖永才就这样告诫儿子。过去的几年里,肖元海为盐井镇芭蕉小学、牛寨乡新华小学贫困学生捐赠助学资金11000元,为牛寨乡新华小学购买教学设备及学习资料9050元,用公益行动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同时也改变了乡邻关系,大家和睦共处,相互关照。

山背后村民小组长张国荣感触最深,用她的话来说,肖永才一家是有德的人家,他家的赞助,让“乡村文艺活动队”的表演顺利,也把乡邻们的业余时间拉到观看演出上来,打牌的人少了,懂政策的人多了,农村工作好开展了。

同样对肖永才一家赞许的还有大地头80岁的村民王庆书。20年前,通往山背后的村组公路修到何家湾便戛然而止,一停就是多年。到了2001年,肖元海出资5万元,租凭1台挖掘机,修通了从何家湾到沙地头的1公里左右的路。1公里不长,可却连通了断头路,当这1公里路修通后,王庆书居住地大地头的八九户村民接着沙地头,不到一个月就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如今,山背后这个200余人的村庄里,孩子不用踩着稀泥上学,老人生病不用担架抬去医院,生产生活资料不用人背马驮……所有这些改变或许与一个家庭的乐施好善有关。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民生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