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2-28 09:32◆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近日,在与招商部门相关人员的交谈中,就如何招商与招商瓶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就目前而言,昭通招商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落地难。分析其原因,我个人认为相关部门在“人气”与“口碑”上重视不够。
从招商部门反映出来的招商工作情况可以看出,一年中,市县的一把手数十次率队外出招商,并参加一些招商推介,外地企业也多次率队来考察,要说“人气”不可谓不好。但为啥落地难呢?那就得从“口碑”来分析了。招商工作重在落地,但在落地过程中,更多的是服务,也就是如何赢得“口碑”的过程。
从一个企业的招商过程来看,当招商部门把商家引进来之后,工作的重心就转移到如何帮助企业落地上,而工作的重心也跟着转移到了相关的政府部门身上。而在落地过程中,由于在建设用地审批、项目实施中,都得有相关地方政府在用地方面的审批文件及事项,其次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水、电、路等基础性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成为了外来企业落地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口碑”得看服务的好坏来决定优劣。
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时刻把服务性政府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大力整治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吃卡要”办事作风。但纵观一些服务过程,很多部门还存在“衙门”式思维,你要办事就要到部门来办,你来办还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办好。一个朋友说过一个故事,他到一个县区去办事,到主要领导的办公室,都会让座、泡茶,可到了办事的具体部门,不但不让坐,还得站着跟人家“汇报”,还得看人家的“脸色”,稍不满意随便找一个以今天差什么手续的理由就给推诿了,叫你改天再来。这说明一些部门办事的“衙门”式作风仍然存在。
作为服务型政府部门,个人认为,要把外来企业落地工作做好、服务好,不但要有一系列的协调机制,更应该树立“上门”去服务的意识,对一些重要工作实行时间节点式管理。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督查奖励机制,建立相应的倒逼时间表,最后把落实情况实行一对一的监督考核,实现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抓实服务工作。只有树立这样的良好服务意识,方能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才能让更多、更好的外来企业到贵地投资建企业,才能聚更多的“人气”,才能更多更好地赢得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