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2-07 10:00饶宗颐,字伯濂、固庵,号选堂,1917年8月生于广东潮安,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80余年。他学养广博而专精,通晓多国语言,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学、上古史、艺术史、诗词学,乃至书画音律,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汉学家。 |
哲人其萎,风飒木萧。6日凌晨,寒流南侵的冬夜,汉学泰斗饶宗颐先生在香港辞世,享年101岁。
记者两年前采访过饶先生,最近正欲联系他再次采访。去年底,饶先生专程到北京出席“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并把10件作品捐赠给国家。10天前,饶老在港参加了一场聚会,身体尚可,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然而,如雪片飞过的唁电都告诉我,这位善长仁翁确实驾鹤西去了。饶宗颐弟子、香港大学前副校长李焯芬表示,饶公是安详离世的,近期没有患病,可谓寿终正寝。香港各界人士的悼念活动随即进行。
6日上午,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王志民在副主任杨健的陪同下赶往饶老家中,代表中联办向其亲属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望他们节哀珍重。王志民表示,饶宗颐先生毕生学术耕耘不辍,艺术创作不止,文化传承不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践行者,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表率。他的学术造诣、艺术成就和国家情怀受到广泛称赞,他是香港的自豪,也是国家的骄傲。
“饶公,你是香港和世界在学术和艺术界的瑰宝,我们永远怀念你!”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饶先生感情深厚,6日下午,她代表特区政府看望饶老家人。
饶先生在亚洲文化、艺术、学术领域拥有很高声誉,以饶宗颐名字命名的文化馆、学术馆、国学院,在粤港多达七八个,例如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6日,港大署理校长谭广亨代表师生向饶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问,称“饶教授是香港大学大家庭的灵魂人物”。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钱大康说,浸大的饶宗颐国学院将继续秉承饶公弘扬国学、贯通中西的精神,致力融合东西方汉学、经学研究优势。
他与钱锺书被称为“南饶北钱”,钱锺书曾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被称为“南饶北季”,季羡林曾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先生是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获得者,还获多项海内外的重要奖项与殊荣,包括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汉学儒林特赏、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荣誉博士、香港艺术发展局终身成就奖、西泠印社社长、天一阁名誉馆长等等。2011年10月,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饶宗颐星”。
饶先生著作等身,仅《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14卷20大册,就逾千万字。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先后游历了法国、美国、德国等地。此外,首次辑《全明词》、首次研究敦煌白画……在学术领域,饶公创造了许多“第一”。
学术界很推崇饶公治学的“奇正论”——“正以立身,奇以治学”。他解释:立身做人要正,但做学问要出奇制胜,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在饶先生眼里,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他90岁时仍壮心不已。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发言中,他呼吁建立“新经学”,光大“五经”的精髓,重新发现传统经典的价值。
与饶先生近距离接触过的人,会感到他有一种超凡的单纯和自在。最近几年,饶先生偶尔出席一些活动,很少见客。两年前本报专访他时,约到一家潮州馆子餐叙,他被两个女儿搀扶着,但握手依然很有力。用餐时,饶清芬女士把挑出刺的石斑鱼夹到父亲盘子里。她说,父亲这一代人,过去没吃太多高档的东西,一生养成了粗茶淡饭的习惯。
饶先生去世的当天,无数人在网上表达缅怀,有香港学者接到来自海内外的多篇唁电,要求转交给饶先生家人。他的影响在香港、南粤、内地,也在亚洲乃至世界,正如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所评价的,饶公博古通今,多年来述作不断,以大智慧启迪世人,他的逝世是香港人乃至全球华人的悲痛。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