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1-30 14:51昭通新闻网讯 (记者 张广玉 )1月26日,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杨亚林受邀走进云南广播电视台设在云南海埂会堂的新闻直播间,畅谈昭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进展及今后工作措施。
直播中,杨亚林用几组数据总结了昭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他说,2017年,经过对贫困群众深入细致的精准摸底,全市贫困人口是27.5万户113.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32.6%降为21.5%。
杨亚林说:“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昭通的脱贫攻坚应该说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就2017年,可望实现全市112个村,5.18万户21.04万人净脱贫。”
杨亚林说,昭通山高谷深,环境承载力有限,将近35%以上的群众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面对这样的实际,全市上下深刻理解“进城、入镇、入厂、上楼”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把易地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重要举措来抓,未来三年中,将有42.46万人进城入镇。
杨亚林在直播中说:“易地扶贫搬迁不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实现昭通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的既挪穷窝、更断穷根,实现崭新生活的最根本的方式,所以我们把易地搬迁作为今后三年中昭通市推动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支撑和最重要的举措,啃硬骨头的这副“铁齿铜牙”,就是易地搬迁。搬迁群众从农民变居民、从农村生活变城镇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是生活方式、观念、理念的转变,最重要的还要有产业和就业岗位的支撑,才能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杨亚林在谈到昭通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时说,一是坚定不移发展产业,特别是立足昭通传统的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等传统优势产业,按照老产业+新机制+新平台这种模式,改造提升,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转变,来实现我们老产业的脱胎换骨,提质增效。再一个方面是立足昭通的能源和资源优势,发展水电铝、水电硅新兴产业。此外,围绕昭通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电子这些行业,来形成产业支撑。
杨亚林指出,对于昭通来说,智力贫困、能力贫困是一个大的短板,昭通529万农村人口中有劳动力305万,其中237万外出打工,占了77.8%,下步工作中,将把职业教育、劳动力就业转移放在更加重要、更加凸显的位置来抓,以改革创新的理念,盘活现有资源,特别是用开放的理念,和对口帮扶的广东东莞、中山加强合作,推进劳动力转移,同时联合开办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自身发展。
杨亚林说:“改变过去大部分老百姓无序的、自发的、没有保障的外出打工,尽可能实现政府搭平台、提供服务的有组织、有保障、有体面的规模化就业转移,支撑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谈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确保全年完成145万贫困人口脱贫、27个贫困县摘帽”的工作目标,杨亚林说,这里面昭通有3个县38.2万人,意味着每天必须保证1000人以上脱贫,任务艰巨,但昭通市委政府将本着对昭通发展负责、对昭通百姓负责的态度,带领全市干部以务实的举措、苦干实干加巧干的作风,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