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1-30 10:47偶然读到苏沧桑写的《水下六米的凝望》,其中一段:“叶落归根,根在哪儿?中国的村庄里,如今住着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多年以后,老人们都不在了,还会有人回去吗?更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到老家,还会有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吗”?地理上的根不在了,灵魂深处的根还在吗?”
我想对于故乡,好与坏都是每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所时时想起的!走的再远、飞的再高,那根思念的弦都会永远牵着您的神经。这不,我又想起了我的故乡:
桧溪街儿河坎上
米贴街儿拐角枪
黄华街儿粮满仓
务基街儿有几个好姑娘
莲峰街儿好风光
井底坝街儿田中央
吞都街儿文庙起
大兴街儿红糖香
不知是何人于何年何月将永善县过去的街镇以歌谣的形式把位置、形状和特产描述记录下来?虽然生为永善人,但除了读中学时在县城井底坝的几年穷学时光,对小县城有个大概的了解外,就只有对老家黄华比较熟悉了,其他的乡镇,一是交通不便,二是囊中羞涩,没有亲临,也就印象不深。
小时候左邻右舍办红白事,一堆人围在火塘边烤火,丢几个洋芋在里面,一边用烧火棍刨,一边听老人们讲故事:下石团子生产队下面有个双龙洞,里面石笋好看得很、麻燕子多得很、龙奎垣在洞口架上机枪与解放军打了几天几夜……?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在火塘边讲故事的老人已经作古,满嘴锅烟黑绕膝而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儿童鬓边已现稀疏白发,双龙洞究竟是个啥样还是不清楚?刚好去年春节回家看望父母,妹夫一家来拜年,聊天中谈起就近景点说到龙洞湾,决定去看看庐山真面目。马上拿起电话给离龙洞湾最近的小学同学孔先生打电话,刚好他在家,曾经已去过水龙洞一次,由他做向导再好不过了,于是每人带一支手电筒,装几个苹果,一包桔子,几瓶矿泉水,我想第一次去打扰龙神,为表敬畏,又带上香腊、钱纸。我和老婆、妹夫、妹妹、小弟一共五人开上皮卡就出发。
从家往西,经过下院子,过吴家老房子,就到了同学家门口,公路已到尽头,下车提上东西,去老同学家喝一杯热茶,他又装上一袋香梨,六个人提着东西,像接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向双龙洞进发,走了300多米,穿过花椒林就到龙洞湾顶上。站在洞顶上的岩口,望着前面深不见底的悬崖,大家发出了啧啧的赞叹!
我一边提醒注意安全,一边退后几步东张西望,只见西南面凉山群山起伏,连绵不断,金沙江水清澈碧绿,溪落渡电站湖区水位浅既如一条白练沿河岸伸展,又像一条哈达将群山紧紧圈起;南面壶儿岩峭壁如削,一只大壶镶嵌山腰,圆润的壶背正对金沙江大转弯回龙坝上的求雨堡,仿佛天干年间储水的神壶,为下面一支角的层层梯田带来甘露;北面高耸的锦屏山直插云霄,隐约可见的簸箕天就如一个望远镜的镜片镶嵌山巅,山脚下的米贴古镇,白墙灰瓦,幽远宁静的述说着千年古镇的苍桑,谁也道不清千百年来拐角枪究竟发生了多少故事,唯有高耸的望柱证明土司家族当年的辉煌。
紧靠米贴,过了干沟就是有名的上下石团,那漫山遍野散落着的大如小山,小如印石,形状千姿百态的黑石,以无声的影像讲述N年前的一场泥石流是多么惊心动魄!也不知从哪一年起,张姓、夏姓和孔姓、赵姓等人家从何处搬来此定居,在滚石夹缝中开垦出大的几百平方,小的几平方的土地耕作来解决基本的温饱。
从岩口沿着羊肠小道小心翼翼的往下,一只手提着食品,一只手抓着小草,双脚一步撵一步的在之字形的毛草路上移动,经过了30多分钟胆战心惊的爬行,终于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又娑行10分钟就到了堰沟上,扒开枝丫横竖的杂树,一步三惊的沿着沟坎向洞口进发,踩着前人用钻子凿出的脚印大小的石梯,翻过小梁子,就看到镶嵌在悬崖峭壁中的双龙洞,拿出手机拍几张照片,相互提醒着注意安全,抓着树根和毛草继续往前走,走了20米左右,前面悬崖无路,峭壁上长出一颗杂树,于是抓住树干攀岩而过,经过10几分钟的爬行,终于到了水龙洞口,哗哗的流水声悦耳动听,黑漆漆的岩洞深不见底,洞口一个鹅蛋形的水潭清澈透底,左边用凿子凿出一个马口,接通从悬崖上开辟出来的堰沟,一股清泉就四季不停的流向一支角的农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由于是第一次探未经开发的龙洞,孔先生小时候也只进去过十来米深,对里面也没有印象,不知道究竟洞深几许?里面有没有神仙和鬼怪?决定先在洞口吃水果、饼干等食物补充体力,同时检查手电、绳子等装备。
吃饱喝足,我点燃带来的香腊纸钱,作楫、磕头求洞神原谅我们的冒昧打扰,保佑我们平安进出。
一切准备就绪,由孔先生打头阵,在手电的照耀下摸索着往洞的深处前进,爬了约十米,泉水从一条夹缝中穿出,缝宽只能容一人穿过,但两侧较陡无法攀手和放脚,下面又是深深的水潭,孔先生和妹夫体力较好,呈X形两手撑住两边石壁,两脚蹬着下边石壁,一步一步前移约6米就跨过了天险,但其他几人就只有干瞪眼,正在一筹莫展之时,突然听到进洞的左边头顶上传来妹夫的声音,不一会儿他从上面钻出一个头来,原来头顶上方2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直径约800mm的洞直通里面,真是应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一个人在上面拉,两个人在后面推,先把老婆和妹妹送进去,然后我和小弟再爬进去,里面小洞与大洞相接的地方尚有约一米高的坎,一个一个的慢慢溜下去,所有人汇合在一起后,继续由孔先生打头阵,跨过一个直径约2米的深潭,洞室就渐渐宽大起来,顶上和左右石壁上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大的直径五六十毫米,小的很多已被盗宝者敲断,大约走了30米,用手电往前一照,前面石壁上离地约七八米的地方悬着一个硕大的将军穗,犹如《夺宝奇兵》里面的神迹,都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哇哇的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拿出手机拍照,可惜光线太暗,根本拍不出自然本来的壮观。
穿过目不暇接的钟乳石,往前走约10米就到了水龙洞的一个夹缝处,经历千万年水流穿凿的洞口高五六米,宽只有五六十毫米,仅容一个瘦人侧身挤进,由于洞内空气稀薄,又未带氧气,为安全起见不再往前走,折回头向干龙洞探索。
往回走20米左右,就到了水龙洞和干龙洞交叉口,爬上一个台阶,穿过一个夹缝就到了干龙洞,地面是干净而松软的细沙,踩在上面犹如踩在海绵上,用手电照着离地二十几米高的洞顶,一排排洁白无瑕、大小不等的钟乳石如水晶灯一般悬挂其上,既像刚出土的石笋一排排倒挂,又像出征的士兵在广场排队接受将军的检阅。
穿过约20米长的水晶洞,到了一个仅容一个人爬着经过的洞口,按顺序一个一个往干龙洞外面鱼贯爬出。庆幸是冬天来探险,如果是春夏雨季来,由于洞内水大,水晶洞与干龙洞之间的这个小洞被水淹没,就只有另辟道路去干龙洞了,当然也正因为有这个天险,所以水晶洞里面的一切才保持得这么完整。
钻出小洞,到了大洞的主厅,洞高三十来米,宽五六米,洞壁上乱石突兀,突然耳边传来吱吱的叫声,循声往外走七八米,声音从左边传来,原来左边就是传说中的燕子洞。于是四肢并用,你拉我推爬上一个台阶,一条两头小中间大的钟乳石似定海神针一样耸立在眼前,欣喜若狂的继续往上爬,突然前面传来一声“哎呀”,不约而同的将手电照向声音处,原来是走在前面的小弟踩到燕子屎,差点打滑摔倒,原本想用手撑地稳定身体,可不想反而满手都糊上屎,边笑边递给他纸巾擦手,然后小心翼翼的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摸到了定海神针,洞顶密密麻麻的燕子吱吱叫个不停,飞来飞去抗议不速之客的打扰,围着石柱转几圈,拍照留念后告别洞内的精灵,下了燕子洞,就到了干龙洞口,洞顶和两边的石头如虎牙伸展,凶神恶煞扑面而来,洞外悬崖峭壁深不见底。坐上据说当年龙奎垣架机枪的石墩,边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边讨论解放军是如何攻破天险?
意犹未尽,时间已到下午五点,不得不回身从水龙洞原路返回,小心翼翼的沿着堰沟攀过,四肢并用,气喘吁吁,双脚发软的爬上龙洞湾顶,回望脚下1000多米深处的一支角和肖厂沟,我们今天空手上下都如此吃力,几十年前老一辈人是用什么样的毅力背着一百多斤重的甘蔗、猪草、小麦等人畜必须品在这悬崖峭壁间上下?二十年前没有电,方圆一百公里只有一支角有水轮机可以粉碎干猪草,磨面粉和挂面,回想起小时候父母经常从老家磨朝湾将小麦用背架子背到一支角去磨面粉挂面,在这吼声响云川,走路要几天的山沟里涉险讨生活,我不觉两眼朦胧。揉揉迷茫的双眼,遥望金沙江,远处肖厂沟口水下古老的石船已杳无踪迹。曾为我家作族谱现已作古多年的魏二老师描述金寨周边风物的诗句又浮现在眼前:
二龙风云起
锦屏独自歪
金锁雄关立
石船永不开
金沙江中翻跟斗
簸箕天里窥天下
五莲峰下太平亡
金斗坪上红旗升
如今,险峻的金锁关、黑铁关仍然雄壮耸立,但肖厂沟口的精致石船却因为溪落渡电站蓄水使水位抬高永远淹没,无法再见天日了。魏二老师当年真是一语成谶!
探险小贴士:① 龙洞湾地处云南省永善县黄华乡金寨村下石团生产队与一支角生产队交界处,从永善县城坐车或开车90分钟(约80公里)可达双龙洞顶,A线 永善—务基—米贴—丽堂堡—鲁姑寨—磨槽弯—下石团—龙洞湾 ;B线永善—新拉—二龙口—金寨丫口—丽堂堡—鲁姑寨—磨槽弯—下石团—龙洞湾。
② 双龙洞属未正式开发景区,周边山高谷深,坡陡路险,身体不适,12岁以下、70岁以上老人建议不要前往;最好穿防滑平底登山鞋。
③ 洞内叉道密布,无通信信号,建议去时带上100米细麻绳在进洞时沿洞拉进,回时沿绳子返回。
④ 洞内较暗,请带上强光手电,最好多备用2支。
⑤ 爬山比较耗体力,附近无食品供应,请带上矿泉水、饼干、水果等食物。
有度2018年1月写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