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2018-01-29 09:57系列海报上国宝们花式卖萌
海报设计精美
人头壶萌态可掬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继《国家宝藏》之后,央视最近又有一档文化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火了。这档节目每集介绍一件历史文物,每天用5分钟为观众上一堂历史课,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4分。节目中文物呈现出“萌萌哒”的一面,加上“流泪”等特效,仿佛“活”了……从早年的《鉴宝》《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如今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文博类节目正悄然变得接地气,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链接
让《如果国宝会说话》走红的一大指标是其文案,不少诗化解说词被观众口耳相传——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红山玉龙:《寻龙玦》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是时光的一晃。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和此刻的世界,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A
关键词
厚重
两年前,《如果国宝会说话》项目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央视联合启动。《如果国宝会说话》共分四季共100集:第一季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第二季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季为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目前播出的是第一季,其余三季预计将于今年内与观众见面。同《国家宝藏》一样,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为这档节目拿出了镇馆之宝,仅故宫博物院就选送了凌家滩玉器、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宋代孩儿枕等重要文物。
这档纪录片对文物的介绍并没有浮于表面,不仅有辅助文物陪衬,也有早期中华文化发源的相关介绍。比如,第五集《寻龙玦》主要介绍了红山玉龙,也讲解了红山文化,辅助文物有玉猪龙、玉鬼、玉鸟等藏品;第十集《国之重器》,主要文物是后母戊鼎,而辅助文物则有大禾方鼎、神人兽面形玉器、人面铜钺、商四羊方尊。
《如果国宝会说话》短小精悍,每集时长5分钟,总导演徐欢说:“我们没法展开,但力求选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对文明进程具有推进或改变作用的文物,在中华文明形成与传扬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以及能反映生产力水平、人民创造、时代精神、文化传统的文物。”
据悉,片中每件文物的介绍都采用流行技术辅助制作。以“何尊”为例,由于其深埋于地下3000年,外部已被严重锈蚀,底部的铭文已经氧化黯淡,为了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文物的细节,分集导演孙戈霆在摄制中采用了3D扫描技术和全息传存拓技术。据悉,这也是该技术第一次运用于纪录片拍摄。
B
关键词
卖萌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查收!”随后“滴”的一声铃音——《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开场被观众大赞:“这么萌,真的是是央视的节目吗?”
片中介绍的第一件国宝“人头壶”,继续提升了讨论热度,因为这件文物长得太萌了。作为盛水器,这件文物最吸引人的地方,是6000多年前的工匠对其面部神情的刻画:噘起嘴角、抬起头颅、鼓起脸蛋,就像一个小孩子。不少网友还自发为它制作了专属表情包。
还有一件萌物叫陶鹰鼎,它是仰韶文化中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陶器。引起观众注意的不仅是公仔玩偶一般的造型,还有自带萌感的官方解说:“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它有一种很现代的气质,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萌萌哒、肌肉萌。”这些语言乐坏了网友,纷纷大呼:“如果这个纪录片早点出来,我的历史会满分。”现在陶鹰鼎成了网红,而“肌肉萌”也成为热词。总导演徐欢坦言:“这些新的尝试,既是团队吸引年轻观众的一种尝试,也源于不同文物的定位与细节。”
据悉,20多位分集导演,大多数是“70后”、“80后”,保证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新能力。同时,这档节目的学术顾问都是“70后”,也为观众认识文物提供了更年轻的视角。徐欢透露,自己最近在研究网友们的弹幕评论,可能会影响节目未来的制播。《如果国宝会说话》有过一次针对小学生的试播,孩子们的反馈也给了徐欢启发:“比如关于陶鹰鼎,有个小孩问:‘古人都特别正经,为什么会做出这么不正经的东西?’这个提问很好玩,说明小孩看出了文物的特点。”